中醫有一個名詞做龍雷之火,形容龍聲聲,雷聲陣陣。龍原本沉于深淵,只有在水寒養龍、水淺藏龍的條件下,真龍才能上行。在人中,腎主水,如果腎水寒與不足,就無法養住腎這個真龍。于是,虛就會上浮,龍火就會上行,并在途中得到雷火的響應,形龍雷之火。
那麼,什麼是雷火呢?易經中的震卦代表雷,而震意味著震,雷則更是轟隆隆的,讓人想到肝發怒,所以雷火與肝火相關。然而,一提到火,就難免會想到心主火,而且心和肝互為寶貝,所以雷火涉及到心肝之火的旺盛。當龍雷之火相遇時,就像夏天雷雨前的天氣一樣,熱而悶,會導致面紅、口干舌燥的癥狀。
如果這種燥達到極致,會使人極度口,喝水也沒有效果,要麼以清痰的形式排出,要麼通過頻繁小便排出。無論喝多水都不夠。只有經歷一場大雨的洗禮,補充足夠的腎水,并散發熱氣,才能使雷聲消失,真龍歸位,解除口干舌燥和面紅等癥狀。
清代醫家陳士鐸在《辨證錄》中有一個良方,名為引龍湯。陳士鐸是明末清初的中醫大家,他的著作是中醫發展的里程碑,對于中醫從業者和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學習參考資料。這個方子主要是通過引導真龍下行,補充足夠的津使腎水有活力,并平衡肝火和心火,適用于糖尿病和尿崩癥等病癥,其癥狀包括熱面紅、口、尿頻和脈虛浮。
引龍湯的組包括玄參、桂、山茱萸、五味子和麥冬。玄參是黑的,黑歸于腎,加上玄參涼而潤澤,富,既可以補充口中的津,又可以補充腎和腎水。桂雖然用量不多,卻像是一個餌,非常符合真龍的,可以引導龍火下歸腎臟。山茱萸眾所周知有收斂的功效,可用于大汗淋漓時的收斂。它的收斂作用是通過溫肝暖腎來固氣。當氣固定后,腎水的吸引力增強,真龍就更想回歸。而五味子有明顯的酸味,酸味的特點是收斂。除了固氣外,它還能進肺而產生水,使津充足。尤其酸屬于能量,而五味子和山茱萸都是溫的,溫屬于,所以這兩味藥可以調節二氣,尤其對止有益。同時,山茱萸能溫肝,五味子能寧心,兩者合作使心肝安穩。兩味藥與玄參一起補充腎水,就像雷聲隆隆、心肝火旺的局面得到了控制,熱面紅的癥狀也得到緩解。
最后一味是麥冬,用量在這個方子中排第二,它有生津潤燥的特點,與玄參呼應。這兩味藥都能進肺,而肺金能生水。方子中的增湯(包括玄參、麥冬和生地)正是因為有了麥冬和玄參,才扭轉了津大傷的局面。麥冬還能清心,與五味子的寧心相呼應。麥冬和五味子的配合不僅能排出因龍雷之火引起的郁悶熱氣,還能補充津,使臟腑不會干燥,促進生津,這正是生脈飲(包括人參、麥冬和五味子)的作用。多味藥在玄參的帶領下,就像夏天的一場大雨降臨,消除了的燠熱,解除了口中的干,帶來了清涼舒爽的覺。熱面紅、口和尿頻的癥狀也得到了改善。
需要提醒的是,每個人的況都不同,文章中提供的方子應據個人況進行辨證加減,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