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接診了一位老年,陪診家屬說這幾天看到老人臉及雙手發黃,很擔心。詢問病史后得知老人沒有乙肝丙肝等病毒肝炎病史,最近也沒有冒發熱及輸史,亦沒有服用消炎藥、冒藥、中藥等用藥史,更沒有飲酒等不良嗜好,就是喜歡吃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等。查肝功能正常,尿膽原及尿膽素也正常,腹部超聲僅提示膽囊壁糙。因而考慮是由于吃了含有胡蘿卜素的食,致中胡蘿卜素濃度過高,導致的皮發黃癥狀,也稱之為假黃疸。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有關黃疸方面的知識。

黃疸是一種以目黃染伴見小便黃赤為主要特征的臨床常見疾病。據古代醫學文獻《丹臺玉案》的記載,黃疸與切相關。熱無法發泄,會導致郁蒸而生熱,熱氣無法宣暢,會固結而生熱和得熱相互影響,加重了黃疸的癥狀。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也提到,黃疸的病因多與邪有關,邪是黃疸的關鍵因素。

據張仲景的觀點,黃疸的病位在脾胃,可以由外熱之邪引起,也可以由于脾胃損、脾胃熱等原因導致。因此,治療黃疸應從脾胃手,主要以溫中補脾、清熱利退黃為主。在中醫的治療中,針對不同類型的黃疸,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首先是寒困脾癥,癥狀包括飽則頭眩、腹脹、納谷不香、四肢不仁、小便不利等。治療方法是溫健脾,運退黃。可以選用茵陳五苓散等方劑,其中茵陳有利退黃的作用,桂枝辛溫通,白健脾燥,澤瀉、豬苓、茯苓利水滲,共同發揮溫利水退黃的功效。如果寒損及脾,則可使用茵陳理中湯、茵陳四逆湯或茵陳附子湯溫退黃。

其次是黃兼表證,癥狀包括黃疸、利小便等。治療方法是以桂枝加黃芪湯為主,桂枝辛甘溫可解發表,脾溫散脾寒;白芍合桂枝調和營衛,炙甘草、大棗補脾益氣;黃芪補脾益氣,升以助除退黃。桂枝甘草合用,辛甘助,以振脾,佐以黃芪、炙甘草、大棗補脾益氣,以實衛表,全方合用調和營衛,健脾祛以退黃。

最后是脾虛發黃癥,癥狀包括黃疸、自利小便等。治療方法是以小建中湯健脾補以助脾祛。小建中湯健脾補氣,常用黃芪代替生姜,以補中而不可除熱。這種證型多見于脾虛日久,土氣衰弱,水不化,寒生,郁滯中焦,從而出現發黃的癥狀。

以上是關于黃疸的病因及中醫治療方法的一些知識。在臨床實踐中,中醫醫生會據患者的癥狀和質,選擇合適的方劑進行治療。黃疸是一種常見病癥,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對于患者的康復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