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湯中的麻黃有宣肺解表、平利水的功效,而干姜則能回溫中、溫肺化飲。二者相互配合,既能外解風寒,又能散水飲。我經常使用這個方劑來治療哮、水飲等疾病,并且重點使用麻黃和干姜,每次都能取得顯著的效果。比如,我治療了一位名馬某某的患者,他已經患有咳嗽氣十多年了,每次到寒冷就會發作,近年來隨著年齡增長,氣的癥狀越來越明顯。今年冬后,他甚至臥床不起,多次服藥也無效。最近癥狀加重,食不振,氣悶加劇。患者面蒼白,爪發紺,心憋悶,中有痰鳴聲,咳嗽逆,張口抬肩,惡寒,溫為38.5°C,舌苔白,脈搏。之前的醫生給他開了小青龍湯,但是方劑中的麻黃被改為蘇葉,干姜則用生姜代替。我堅持使用原方,麻黃的用量增加到9g,干姜的用量增加到15g。家屬看了方劑后詢問:“這個方劑與之前醫生的方劑只有兩味藥不同,效果是否會有所不同?”我回答道:“麻黃可以散去外表的寒邪,干姜可以溫暖部的水飲,現在如果舍棄它們,哪能見到效果呢?”服用了3劑后,寒邪被散去,氣減輕,原方加減繼續服用了6劑后痊愈。另外,我還治療了一位名馬某某的患者,他患有兒,頻繁發作,遇到寒冷會加重,冬后病更加嚴重。經過多次醫治,時輕時重。最近由于穿不慎了風寒,咳嗽和息加重。患者到寒冷,沒有出汗,發熱頭痛,面目浮腫,咳嗽和息急促,不能平臥,夜間病加劇,痰稀白,食不振,口吐清水,舌苔白,脈搏弦。之前的醫生給他開了麻黃、干姜各4.5g,甘草3g,桂枝、半夏、五味子各12g,細辛、白芍各9g的方劑。用了這個方劑2劑后,咳嗽和息稍有減輕,但面目浮腫仍然存在,癥狀與之前相同。患者希盡快康復,所以請我診治。我觀察了方劑后說:“麻黃和干姜的用量太小,藥不足以應對疾病。”于是我將麻黃和干姜的用量都增加到15g,其他藥與之前相同,服用了3劑后痊愈。個人會是,麻黃和干姜是這個方劑的主要藥,能夠溫中解表、宣肺平,止咳化飲,但是需要正確掌握用量才能發揮作用。麻黃的用量小可以發汗解表,用量大則能宣肺平。而用量大時應該先煎,用量小時后下為宜,這也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