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種常見的心管疾病,病人往往會直接尋求醫生開藥來治療。然而,在中醫中并沒有高這個名稱,而是據癥狀將其歸類為眩暈、頭痛等范疇,其中包括肝、痰中阻、等不同類型。對于肝引起的高,可以通過育的方法來調理,讓氣往下降。這種類型的患者通常伴有頭暈、脾氣急躁、耳鳴、臉紅、頭頂發熱等癥狀。我曾經遇到一個這樣的患者,他是一個企業負責人,工作張、力大,生活不規律,年輕時就患上了高。盡管他服用降藥后有所降低,但是頭脹、頭暈、乏力的癥狀并沒有改善,他的格比較急躁,還有腰酸、舌胖、苔白膩等癥狀。針對這種張于上的高,治療時需要上清下滋,清補并施。經過我三個月的治療,患者的從最初的高180/低120降到了高110/低80,神狀態也有了很大改善。

如果是由痰中阻引起的高,說明已經變得黏稠,這時需要化痰祛瘀。我們可以簡單地將理解為管中的力。為什麼管需要有力呢?假設你家住在8樓,水泵在1樓,想要水龍頭出水,水泵就必須施加足夠的力。我們的也是如此,心臟泵出的需要一定的力才能輸送到全各個角落,否則循環就無法正常進行。正常的范圍是收(高)90~140毫米汞柱,舒張(低)60~90毫米汞柱。然而,如果黏稠或供量不足,心臟就會加快跳以增加力,以便能夠到達肢的末端。從這個角度來看,高似乎是一件好事,至力的增加是為了各個部位能夠得到的滋養。然而,如果高得不到控制,心臟將不斷加大,導致心臟過勞,出現問題。此外,過高時,管可能無法承這種力,導致諸如腦出等嚴重疾病的發生。

中阻引起的高有一個特點,即低特別高,并且低和高之間的差距較小。高其實是心臟泵出的管壁產生的力,而低管壁回時產生的力。脂高的人黏度較大,因此心臟舒張時產生的力會較高。這類高患者大多形偏胖,如果將健康人的比作清水,這類患者的就像泥水,需要較大力才能流。因此,唯有讓變得清澈,推時不費力,才能恢復正常,管的彈也才能恢復。然而,治愈高需要時間,就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樣。預防和控制高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要控制飲食,盡量在家吃三餐,低鹽、低糖、油膩。其次,要適當運,不要總是坐著,減掉超重的脂肪,降低脂,減循環的障礙,自然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