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疫苗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疫苗

與我們目前使用的疫苗(如結核疫苗、乙肝疫苗等)不同,高疫苗無法實現終生免疫或在較長時間預防疾病發生。據目前的實驗結果,高疫苗只能維持3個月的效果,即每3個月就需要進行一次注。因此,高疫苗只是一種控制高的針劑,不符合傳統疫苗的定義。

二、實驗并不能代表人的反應

即使高疫苗在大鼠和小白鼠上能夠降低,也不一定對人有效。想象一下,白鼠會吸煙喝酒嗎?會長時間不運嗎?會有高鹽高油飲食嗎?會經常熬夜嗎?會變胖嗎?會承各種力嗎?白鼠只是在實驗室中,著良好的生活條件,使得疫苗能夠降低。然而,引發人類高的因素幾乎是人類所特有的,而且很難改變。因此,即使高疫苗對大鼠和小白鼠有效,也不一定能夠在人中降低。事實上,多年來許多高疫苗的研究都以失敗告終。

三、高疫苗不能解決本問題

即使這種所謂的疫苗有效,高患者以后不需要每天服用降,只需每3個月去醫院注一次疫苗,這確實更加方便。然而,即使得到控制,我們也不能因此而放任自己,繼續煙、酗酒、暴飲暴食、久坐不胖或者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這些習慣不僅會引發高,還可能導致胖、糖尿病、高脂、心腦管疾病以及腫瘤等問題。因此,即使控制了,仍無法解決其他許多問題。人類發現一種疾病后就想發明疫苗,這種觀念并不適用于代謝疾病,如三高和心腦管疾病。目前對于這些疾病的研究進展有限。

四、高疫苗的研究歷史

國際上對高疫苗的研究已經進行多年。1987年,Michel JB等學者開發出腎素降疫苗,但不幸的是,該疫苗會導致人患上腎臟自免疫疾病。隨后,學者們進行了新的降疫苗研究,但在臨床試驗中證明無效。2007年,瑞士Cytos公司研制出CYT006-AngQb降疫苗,盡管試驗過程中證實了疫苗的有效和安全,但尚未用于臨床。2015年,日本學者發明了張素Ⅱ-DNA疫苗,該疫苗能夠長期降低自發大鼠的,并延長其生存率。然而,這些實驗僅限于大鼠,并不能完全對應于人類。此外,與其他藥實驗不同,這種實驗涉及人類高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國的廖玉華教授在2004年開始研究高疫苗,目前已經完了小鼠實驗,并即將開始進行靈長類的試驗。研究表明,在注疫苗后,大鼠的平均下降了19毫米汞柱,小鼠的平均下降了35毫米汞柱。廖玉華教授預計,高疫苗將在6至8年后用于臨床治療。需要明確的是,目前的試驗僅限于大鼠和小鼠,并不能用于人。然而,我們仍然期待科學家和醫學家能夠取得新的突破,攻克高問題,無論我們對高疫苗持何種看法,這并不影響我們預防和治療高。因為預防始終是最好的治療方法!真正的高疫苗早在我們出生時就已經面市,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激活了這種疫苗。唯有從兒時期就開始健康生活,采取低鹽低油低糖飲食,堅持運,控制重,遠離煙酒,減熬夜,并保持開心的心,才能真正防范高,這不僅僅是高的疫苗,還是預防三高、心腦管疾病和腫瘤的疫苗。健康生活才是真正可靠的疫苗,而且它早在我們出生時就已經上市,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激活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