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患者的降低至多水平更好,一直以來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將降至剛好離高診斷標準的水平,即低于140/90mmHg即可。還有一些人認為隨著年齡增長,會自然升高,將降得過低反而不好。然而,另一些聲音認為僅將降至140/90mmHg附近并不能降低高患者的心管疾病風險,只有將進一步降至130/80mmHg甚至更低,才能將心管疾病風險降至最低。那麼,到底哪種說法更符合當前的醫學認知和降治療理念呢?

在2023年國心臟協會的科學年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李靜教授團隊通過公布由其牽頭的ESPRIT研究結果,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這項研究納了1萬多例中國試者,年齡在50歲以上,平均收在130-180mmHg之間,他們已經被確診患有某些心管疾病或至存在2項主要心管疾病風險因素。這些試者的特點與我國廣大的中老年高患者群非常相似。該研究主要比較了“高”降至120mmHg以的“強化降組”與“高”降至140mmHg以的“普通降組”在心管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是否存在差異。

經過3.4年的中位隨訪,研究發現,“強化降組”與“普通降組”相比,主要不良心管事件風險降低了12%,心管死亡風險降低了39%,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21%。簡而言之,高患者將“高”降至120mmHg以,可以進一步降低心管事件和死亡的風險。實際上,這并不是唯一一項證明“強化降”對高患者有益的臨床試驗。類似的研究還有SPRINT研究、STEP研究以及BPLTTC薈萃分析等,都發現將“高”降至130mmHg甚至120mmHg以,會給高患者帶來更多心管收益。

基于這些研究結果,中華醫學會心管病學分會高學組的專家在2022年2月發布了《強化控制中國專家建議》。該指南明確提出,在不需要過多藥、大劑量和復雜治療方案的前提下,大多數高患者的控制目標應設定為“<130/80mmHg”。在患者能夠耐況下,將“高”進一步降至120mmHg以也是合理的,可能會給患者帶來更多好。然而,仍然有許多患者表示難以接這種理念,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混淆了“強化降”與“低”這兩個概念。他們潛意識中認為“強化降”一定會導致“低”,而“低”對健康不利。實際上,“強化降”并不等同于將降至“低”水平,相反,“強化降”的前提是確保不出現“低”的況。

在降過程中,專業的心科醫生通常不會立即使用過大劑量的降,而是下降況和患者的耐程度逐漸調整藥劑量,直至穩定在目標范圍。這樣可以大大減下降過快而出現的不適癥狀。因此,對于大多數高患者而言,以“高”<120mmHg作為降目標,并不容易出現真正的“低”。當穩定后,因下降過快而出現的癥狀通常會自行消失。

最后,請記住,≥140/90mmHg是高的診斷標準,但這并不意味著將降至<140/90mmHg就等同于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據中國高防治指南的定義,正常或理想的水平應為“<120/80mmHg”。當于120-139/80-89mmHg之間時,并不完全正常,而屬于正常高值。因此,最新的研究證據不斷向我們證明,高患者在能夠耐的前提下,將降至完全正常或理想水平,對心管系統更有益

參考文獻:

1. Reducing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o Less Than 120 mm Hg Reduce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 (https://newsroom.heart.org/news/reducing-systolic-blood-pressure-to-less-than-120-mm-hg-reduced-cardiovascular-event-risk)

2. 強化控制中國專家建議 《中華高雜志》 2022年2月 第30卷 第2期

3. 中國高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 《中華心管雜志》2019年2月 第24卷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