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華昕是一位從事危重癥臨床護理的護師,最近寫了一篇關于高溫天氣中暑的文章。現在已經進了“三伏天”,天氣酷熱難耐,讓人寧愿一直待在空調房里也不愿出門。然而,如果在室外長時間活,很容易中暑!而熱病是中暑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其癥狀包括皮干熱、無汗、呼吸困難、神志障礙、臟衰竭等,并且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死亡率高達40%~50%。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熱病的高危因素和高發人群。
高危因素和高發人群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高溫高環境是熱病的主要因之一。夏季的高溫熱浪,氣溫超過35℃,連續持續3天以上,再加上周圍環境,使得人無法通過蒸發水分來降溫,很容易引發熱病。其次,城市熱島效應也是一個高危因素。由于城市中鋼筋水泥造建筑、柏油鋪滿大馬路等原因,熱容量低,再加上夏季烈日暴曬,使得周圍氣溫急劇上升,這對于高樓林立的城市來說尤為明顯,從而影響了大氣之間的熱量換,使人們更容易中暑。還有長時間暴于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由于正午太最強烈,所以應避免在戶外暴曬和進行高溫作業,以免發生中暑。正常人散熱主要通過輻、蒸發、對流和傳導等方式,然而,長時間暴于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由于環境溫度高于皮溫度,導致散熱能力下降(出現汗衰竭),因此會產生熱積蓄,進而引發中暑。此外,老年人也是高發人群之一。在炎熱的夏季,老年人的機能下降,很容易發生中暑,所以不建議他們在戶外進行過多運。即使他們在家中,也要保持空氣流通,因為悶熱的環境也是一個高危因素。最后,曬傷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曬傷會導致皮排汗能力損傷,即使表面看起來已經愈合,但汗腺和皮管系統的傷害恢復并不會那麼快,所以出門時涂抹防曬霜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這不僅僅是的專利。
中暑有不同的表現癥狀,包括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的癥狀包括頭痛、眼花、耳鳴、頭暈、口、心悸和溫略高(不超過37.5℃),短時間休息后可以恢復。輕度中暑的癥狀除了以上癥狀外,溫在38℃以上,面紅蒼白、大汗、皮冷、下降、脈搏增快,但及時理后幾小時可以恢復正常。重度中暑的癥狀除了上述癥狀外,還會出現昏倒痙攣、皮干燥無汗、溫超過40℃等,這種況可分為熱衰竭、熱痙攣和熱病。
降溫是理中暑的關鍵。在最初的“白金10分鐘”迅速降低核心溫,這是決定預后的重要因素。在10到40分鐘使核心溫迅速降至39℃以下,2小時降至38.5℃以下。急救治的原則包括移患者至涼通風的地方,平臥且頭部偏向一側,去除以方便呼吸和散熱。可以在頸部、腋下、腹等位置敷上冰袋來輔助降溫,幫助散熱。如果患者還有意識,可以給他們一些清涼的電解質飲料來補充水分,也可以在補充水分時適量加鹽或小蘇打水等。如果患者失去知覺,可以掐他們的人中來保持清醒,如果發現呼吸停止,則需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對于重癥患者,必須立即送往醫院進行專業救治。
最后要再次強調,在炎熱的夏日,高溫預警中,“熱病”潛伏在我們邊,一旦出現中暑癥狀,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真的可能“熱死人”!及時的理降溫和適量的補充水分(鹽水)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容由上海市護理學會審核,東方肝膽醫院護理部審閱,版式和文字編輯由朱曉珺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