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科研人員對呼吸暫停進行了廣泛研究,并提出了預防氧飽和度降低的方法,其中包括應用被吸氧。同時,他們還發現,在吸氧過程中,脈二氧化碳的濃度從非線上升逐漸變為線上升。

『經鼻腔加快速吸氣呼吸換』(THRIVE)是一種在困難氣道管理期間應用高流量的鼻導管進行吸氧和氣換的方法。盡管在呼吸暫停期間使用高流量鼻導管可以有效提供氧氣供應,但對于二氧化碳的清除效果卻存在爭議。因此,人們開始對THRIVE的氣換作用提出了質疑。

為了探究高流量鼻導管在『窒息吸氧』中的應用效果,Riva等人進行了一項單中心、隨機對照的非劣效試驗。他們將需要進行擇期手及全麻醉的健康年患者隨機分為五組,每組25人,并設置了不同的氧氣流量和輸送途徑。在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據指定方式為每組患者進行供氧,并在呼吸暫停開始、7分鐘和14分鐘時使用鼻咽鏡確認上呼吸道通暢與否。

研究結果顯示,所有四個試驗組的脈二氧化碳增加速率都達到了預定的非劣效標準,脈二氧化碳的平均增幅為2mmHg/min。而五組患者的平均脈CO2絕對增幅在30至33mmHg之間,并且高、中、低三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此外,關于高流量鼻導管吸氧與麻醉、呼吸暫停兒的經皮二氧化碳測量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

雖然該研究主要關注二氧化碳的清除,但氧合況同樣值得我們思考。研究發現,在通暢的氣道和預吸氧至SPO2大于90%的條件下,高流量鼻導管吸氧對健康的年人來說是非常有效的。在125名患者中,只有6名(5%)在15分鐘的呼吸暫停期間達到氧飽和度終止試驗的標準,而不同氧氣流量的五組患者中,Spo2下降到92%以下的況相似。

Riva等人的研究指出,盡管缺乏通氣,但在預吸氧、麻醉導、管和清醒狀態下,高流量鼻導管吸氧與通暢的氣道相結合,是手室里可以提供的進行氣換的有效手段。盡管高流量鼻導管吸氧療法在手室中使用較,但由于COVID-19的大流行,麻醉醫生接高流量鼻導管的機會明顯增加,甚至需要在ICU擔負起新的臨床責任。因此,這項研究為麻醉醫生提供了有價值的指導和參考。

然而,該研究的主要局限在于其普遍。由于其單中心設計和較嚴格的排除標準,這項研究對于更普遍的病人的適用仍需進一步探究。同時,對于不健康手人群和高危患者的呼吸暫停,高流量鼻導管吸氧是否實用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因此,臨床研究人員還需進一步探索何時采用高流量鼻導管吸氧治療,何時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