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歲的貨車司機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發生追尾傷。他主要的癥狀有髖關節疼痛腫脹。在臨床查時,他的髖關節呈旋畸形,完全不能活,患側肢明顯短。針對這個病人,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評估和治療?

髖臼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每年的發病率約為4/100000。髖臼骨折的發病率在年齡上呈雙峰分布。年輕患者多由高能量創傷導致,比如車禍、高墜傷等;而老年人由低能量創傷即可導致髖臼骨折,比如摔倒。髖臼骨折常見的損傷機制是所謂的儀表板損傷(dashboard-injury)。同時,大轉子遭遇猛烈的側向力也可以導致這種骨折的發生。超過80%的損傷是由于車禍中的直接撞導致。

在所有類型的髖臼骨折中,髖臼后壁骨折(posterior wall 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可能是骨科醫生最常遇到的分型,單純的后壁骨折約占25%。與其他類型的髖臼骨折相比,髖臼后壁骨折在解剖結構上較為簡單,因此治療起來相對容易。悉髖臼后方路和后壁骨折的解剖結構對于骨科醫生來說是必要的。

髖臼骨折與幾個危險因素相關,包括男(風險是的2倍),年輕(超過60%的患者年齡為> 70歲)。對于這名40歲的貨車司機,我們需要進一步評估他的髖臼骨折類型和嚴重程度,以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可能需要進行X線、CT掃描或磁共振像等檢查,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

治療髖臼后壁骨折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治療。保守治療主要適用于老年患者或骨折不穩定的患者,包括病人的骨折片未移位、髖臼穩定或只是輕微移位。手治療則適用于年輕患者或骨折較為嚴重的患者,包括骨折片的明顯移位、髖臼不穩定或合并其他骨折。

治療的方法包括骨折復位、固定和關節鏡手等。骨折復位是將骨折片復位到正常位置的過程。固定則通過使用金屬板、釘子或螺械將骨折片固定在一起。關節鏡手則是通過微創技髖臼部進行治療。

總之,對于這名40歲的貨車司機,我們需要進一步評估他的髖臼后壁骨折,并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以恢復他的髖關節功能和減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