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錢子是一種常綠喬木植,其種子被稱為馬錢,主要產于印度、越南、泰國、緬甸等國。在國,云南、西藏等地也有常綠喬木植馬錢藤的種子,可以替代馬錢子的使用。采摘馬錢子的果實時,需要將果去除,然后曬干種子,可以用砂炒或油炸后研末狀。

馬錢子的中藥名為馬錢子或番木鱉,其味苦,寒。有很強的毒,歸屬于肝、脾經。馬錢子有通絡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癰疽、跌打損傷、風癰、拘攣麻木以及咽腫痛等癥狀。治療癰疽和跌打損傷時,可以將馬錢子與穿山甲、制僵蠶研磨后與米糊一起制丸劑服用,或者與自然銅、土鱉蟲、骨碎補、香、沒藥等藥一起使用。治療咽腫痛時,可以將馬錢子與山豆、青木香等一起研磨后吹

此外,馬錢子在臨床上還被用于治療各種癌腫,雖然有一定的療效,但仍于試驗階段。

使用馬錢子時,外用適量,可以將其研磨后用于吹或涂抹。服時,每次0.3~0.9克,常用制丸劑或散劑。

需要注意的是,馬錢子有毒,過量使用可能會引起肢、驚厥、呼吸困難,甚至導致中毒癥狀如昏迷。因此,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用量,并注意其炮制方法。孕婦忌服。

據《本草綱目》和《本經逢原》的記載,馬錢子可用于治療傷寒熱病、咽痹痛、消塊等癥狀。《本草從新》和《醫學衷中參西錄》也提到了馬錢子的功效,如治療咽痹痛、消塊等。據藥分分析,馬錢子含有生堿,主要分包括番木鱉堿(士的寧)、番木鱉次堿、馬錢子堿等。藥理研究發現,口服士的寧能夠迅速被吸收并起到作用。首先,它能夠刺激脊髓的反機能;其次,它能夠刺激延髓的呼吸中樞和管運中樞,提高大腦皮層覺中樞的機能;大劑量使用會引起驚厥,并且有較強的鎮咳和祛痰止咳作用,對某些細菌和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以上容摘自楊永良主編的《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