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跑者的重標準及影響績的因素

關于馬拉松跑者的重標準,人們一直存在著疑問:到底多重才算是最標準的重?重的輕重是否會影響跑步速度?在討論馬拉松跑者的重之前,讓我們先來看一看網上廣泛傳播的一份《標準重》。重指數BMI=重/高的平方(國際單位kg/㎡),從這份標準重可以看出,子的標準重的BMI指數為“22”,重的BMI指數為“20”,而模特重的BMI指數為“19”。即使擁有一個正常標準重對于許多胖者來說也是一種奢。然而,事實上,馬拉松頂級運員的重通常比模特還要輕!有人或許會不相信,但幾年前,日本一家網站對馬拉松運員的重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日本馬拉松子運員BMI指數普遍都在18以下,而男子運員BMI指數在18左右。這表明馬拉松英運員的重普遍于偏瘦狀態。

非洲國家的馬拉松運員也是如此,由于人種的特點,四肢修長,男子和子馬拉松英運員的重指數也通常都在18以下。正常重下,重指數為18.5 - 25,而中國質標準將正常范圍定義為18.5~23.9。因此,馬拉松英運員的重幾乎都是于偏瘦的狀態。馬拉松績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重:日本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重降低對馬拉松績提高的影響很大。在同等水平下,重每降低1公斤,績大概可以提高3分鐘左右。因此,跑馬最適宜的重指數,如果用BMI計算的況下,指數至小于20是比較合理的。如果在馬拉松中不斷刷新個人最佳績的話,在訓練的同時,嚴格要求自己,將重控制在偏瘦的狀態下,或許才能跑得更快。在馬拉松賽場上,一些看起來瘦弱的人很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大神”。

然而,偏瘦并不意味著健康。偏瘦的人群容易虛弱,抵抗力相對較差,容易患某些疾病。而且,由于能量儲備相對,偏瘦的人群容易出現疲乏、力不足等表現。因此,馬拉松過分追求績,將自己于一個偏瘦的狀態下,可能會導致衰老加速。作為業余好者,最好還是不要過分追求速度,更沒有必要為了績過分減,把自己的重控制在偏瘦狀態下。我們跑步的目的是為了健康,因此,保持標準的材,擁有健康的魄,才是我們跑步的最終目標。

因此,即使在跑步運中會刷掉脂肪,對于偏瘦單薄的材來說,經常跑步反而會因為含量的增加和骨度的增加,重反而增加而不是減。如果想要達到專業運員一樣的低脂肪含量、較高紅纖維的,也是很不容易的。因此,作為普通業余好者,不必過分擔心跑步會讓重變得過輕。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跑步為了健康,而不是為了追求速度而刻意追求偏瘦的型。保持標準的材,擁有健康的魄,才是我們跑步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