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家中醫醫院即將在明年落,這標志著香港中醫行業邁了新的里程碑。業人士表示,現在應該盡快研究和完善政策和中醫考試制度,充分利用香港獨特的優勢,讓中醫藥走向國際。不管怎樣,中醫藥在香港的推廣和普及對國家和民眾都有利,應該全力支持。

新冠疫已經三年,很多患者在接了“中西合璧”的治療后,康復后轉而求診中醫,進行的調理。事實上,香港市民在疫后對中醫越來越信任,這導致求診人數激增。今年四月,民建聯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八訪者希中醫服務進一步發展和普及。然而,目前香港公營中醫服務供不應求,18個區的中醫診所出現了“迫況。立法會議員陳永在接《大公報》采訪時直言:“你要看中醫,可能要排幾個月都未必能排到一個號!”

隨著中醫藥在香港醫療系統中的重要地位確立,從2020年3月開始,全香港18個區的中醫教研中心改名為“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醫診所),繼續為市民提供政府資助的中醫門診服務,包括中醫科、針灸和骨傷/推拿服務,每次收費120元。預計到年底,每年約有80萬個政府資助的中醫門診服務將提供給市民,比起現在的60萬個有所增加。同時,據醫管局的資料,中醫診所的就診人數不斷增加,去年有超過150萬人次到18個區的中醫診所就診,比2018年增加了近三

位于長沙灣政府合署的深水埗區中醫診所每天人頭涌,大公報記者采訪了多名病人,他們都對中醫藥的療效非常肯定。有一位何先生的患者說:“窮人的小病得靠自己,大病得靠政府!”一年前,何先生不慎跌倒,頸部和脊柱傷,影響到神經線,需要住院治療。他說:“西醫告訴我,目前的科技無法治愈。”于是,他寄希于中醫藥,并通過朋友的介紹去了元朗找一位知名的中醫醫治。“這位中醫有很多患者求醫,再加上山長水遠,所以我選擇來這里,因為我住在附近。”經過多次治療,他坦言病明顯好轉:“以前手指麻木,雙腳無力,現在手指能夠靈活運,全麻痹也減輕了很多。”何先生表示:“如果中醫診金能與公立醫院收費標準看齊,每次收費80元就更好了。”

越來越多的人求診中醫,但是中醫師在診所嚴重不足,政府應該想辦法改善這一狀況。他還批評了香港的醫療系,一些重大專科疾病的等待時間長達數年,他說:“有些病本不能等,等到時,人都已經病亡了!試問人命何價?”他還表示:“我有親戚我去廣州看病!廣州的醫院能夠立刻安排治療。”他說,不明白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香港為什麼等待就醫時間這麼長,“地幾天就能安排好,香港為什麼要等一年呢?至等一年,一年后是否還活著都問題。”他還說,有一個年長的朋友心臟出了問題,去公立醫院求診,預約時間幾乎要等兩年,“心臟出問題可不是什麼小事,到時候人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

黃太告訴大公報記者,更信任中醫,“我看中醫已經很多年了,在疫之前就去看中醫了。以前要排隊等很長時間,現在改在下午2點左右去看,人很多,等待時間就短了很多。如果是下午5點快下班的時候去,就要等很久。”說,生了三個孩子之后,比較虛弱,即使只是睡前喝一杯水,第二天就會全浮腫,“通過中醫調理后會好轉,睡眠也得到改善。”黃太還表示,對于像這樣的患者或者60歲以下的患者來說,每次診費120元“可以接”,但是對于一些沒有收的老年人來說,收費有點過高,“如果能降低到幾十元就更好了”。

一位年過六旬的李先生表示,中醫藥值得信任和推廣,特別是在新冠疫的治療中非常有效,“120元可以包五天的藥,比起私家診所來說,便宜了很多;當然,如果能與公立醫院收費標準看齊就更好了!”李先生建議政府加大力度發展中醫藥,讓廣大民眾能夠到方便和經濟實惠的醫療服務。

為了加快中醫普及,有三個建議提出:

1. 增加中醫診所的數量,擴大18個區中醫診所的服務范圍,讓更多市民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2. 加強中西醫協作,在所有公立醫院落實中西醫協作,增加病人的治療選擇。

3. 擴大中醫畢業生的就業出路和保障,鼓勵更多年輕人從事中醫行業。

自回歸以來,市民對中醫的需求不斷增加,中西醫結合治療得到了廣泛贊譽。特區政府也沒有停下腳步,制定了許多相關措施,規范和系統化中醫藥的發展。1999年,《中醫藥條例》確立了注冊中醫的法定地位,同時保障中藥的安全、質量和效。2018年的施政報告表明,通過政府資助特定的中醫藥服務,將中醫藥納香港的醫療系統,同時在財政預算案中預留五億元立中醫藥發展基金,為中醫藥界提供財政資助。2002年,特區政府開展了“香港中藥材標準”的研究計劃,制定了一些常用中藥材的安全和質量標準。2003年,全港分階段開設了18間公營中醫診所,推中醫服務的發展。2011年立了“中藥研究及發展委員會”,旨在更有效地協調中藥界各方面的人士共同推中藥的研發和檢測工作。2014年,政府在將軍澳預留了一塊土地用于發展中醫醫院,該醫院預計于2025年底開始分階段投服務。此外,2022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將加強醫務衛生局中醫藥的職能,設立“中醫藥發展專員”職位,加強中醫藥發展和政府的整協調工作。該職位已于今年中公開招聘。

(以上文章來源:大公網,作者/余風、黃山,版權歸權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