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保質期是指產品食用的最佳時期,超過保質期并不代表食就一定變質了。比如牛的保質期是14天,過了午夜12點并不等于這盒的細菌就超標,營養質就流失。關于食品過保質期還能不能吃的問題,我們可以分兩種況來看待,將食品分為短保質期和長保質期兩類。對于短保質期的食品,比如酸和新鮮的面包,這種一般過了保質期就不能再吃了,因為微生氧化等等,對食品質量造的影響比較大。而對于長保質期的食品,比如高溫滅菌的純牛、餅干、葡萄干等,過期幾天和過期前沒有本質區別,可以繼續食用,但如果過期時間較長,也不建議再食用了。
保質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比如礦泉水的保質期24個月并不是水的保質期,而是瓶子的保質期。以前葡萄酒的保質期一般寫10年,但后來的食品法更新中說明,酒度10度以上的酒可以免于標示保質期。有人說即使實驗面包的保質期是15個月18個月,依然會寫12個月,給保留比較充裕的容錯空間。這并不是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都可以使用,而是要靈活地理解保質期的含義。一般經過工業理的有較長保質期的商品延長一些都可以使用,但是不能超過保質期太久。短保產品還是要嚴格遵守保質期,超過保質期就不要食用了,甚至比保質期更短就應該放棄。尤其是像牛、酸和面包等這類食品。現在的鮮牛一般是采用氏殺菌法,這種殺菌方式使得牛中仍會有芽孢、微量細菌,如果第一天沒喝完在常溫下保存,第二天就應該倒掉。此外,對于短保產品,除了要注意保質期外,還需要留意是否有變質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