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被診斷為類風關節炎以來,王士就在多個醫院的風科就診過。盡管醫生給出了治療意見,但王士并不滿意,覺得與醫生的流并不功。每次表達自己關于病的想法時,醫生總是叮囑要注意其他事項,有時候甚至覺自己和醫生就像兩條平行直線,缺乏點。王士不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況,這也是去多個醫院就診的原因。

醫患之間的有效通是疾病診療的關鍵環節,良好的通有助于制定最佳診療方案,提高整療效。然而,很多類風關節炎患者在就診過程中都遇到醫患通不到位的況。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影響醫患有效通的因素。

第一,我國風病診療資源不足。我國類風關節炎的患病率約為0.34%-0.36%,患病總人數約為500萬,占風科年門診量的一半以上。此外,我國還有超過500萬的強直脊柱炎患者和120多萬的系統紅斑狼瘡患者,總來看,風疾病患者人數接近2億。然而,我國的風病專科醫生只有6000多人,醫患人數差距較大。即使在醫療資源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廣州,還有許多醫院沒有獨立的風病專科。有數據顯示,與國相比,我國的風科醫生接診量是其兩倍以上。在風病診療資源不足的況下,風科醫生每天工作強度大,負荷重,與患者通的時間有限,長期下來必然影響流效果,難以讓患者滿意。

第二,醫患雙方所關心的重點問題不完全一致。醫生關心的問題與患者期解決的問題多存在不一致的況,這也是影響醫患通效果的關鍵因素。例如,在類風關節炎急發作期,患者更希醫生能提供一種快速緩解關節腫痛且副作用甚至沒有副作用的治療藥,而醫生則會據病嚴重程度和個人況制定系統規范的藥方案,但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起效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無法完全滿足患者的要求。在類風關節炎病得到控制后,患者多不愿繼續服藥,希能盡快減藥或停藥,但醫生則主張據病變化調整用藥,有時需要繼續按原劑量服藥,甚至不能立即停藥,以避免病反復。因此,患者的期也難以得到滿足。

在就診時,醫患雙方都不可避免地會將自己最關心、最在意的問題表述出來,并且有說服對方的意圖,這是正常流的表現。患者可能會舉例說,某某患者使用了一種沒有副作用的藥治療后類風關節炎好了,或者聽說某某患者完全停藥了,病卻沒有反復。而醫生則會引用醫學證據告知患者,目前還不存在沒有任何副作用的藥,不同的患者病進展也不同,有些患者可以逐漸減藥或停藥,但有些患者則需要長期甚至終服藥。在這種況下,理想的狀態是患者能夠充分信任醫生,接醫生的建議繼續規范治療。然而,很多患者不信任醫生,難以接醫生的建議,轉而去其他醫院就診。盡管醫生和患者都希有效控制病,但出發點不同。醫生從醫學角度出發,據病程度、患者狀況和藥不良反應等因素為患者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而患者更關注自的主觀,希使用沒有副作用的藥或減輕關節腫痛等等,但這些期多不符合疾病診療的客觀規律。

那麼,醫患雙方該如何保證有效的通呢?首先,類風關節炎患者需要充分信任風科醫生。醫生更專業,日常工作中接了大量患者,富的診療經驗,能夠更客觀地分析患者的病,從而制定有針對的診療方案。其次,醫患雙方需要相互理解,因為二者有共同的目標,即盡早有效控制病。盡管出發點不同,但醫生應該理解患者被類風關節炎折磨的痛苦和焦慮的心態,患者也應該認可醫生的診療意見的客觀和科學。最后,醫患雙方都需要掌握一定的通技巧。例如,盡可能使用通俗的語言,多傾聽對方的訴求,留意對方的緒狀態,控制自緒反應等。

通過信任醫生、相互理解和掌握通技巧,醫患雙方可以更有效地通,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