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超聲檢查被認為是評估脈粥樣化最簡便、經濟且無創的方法。這種檢查可以通過超聲波來了解管斑塊的況,并初步評估其他部位管的健康狀況。許多人在進行健康檢查時都會選擇頸脈超聲檢查,尤其是中老年人。然而,一旦發現頸脈斑塊,許多人會到擔憂,認為這意味著心梗、腦卒中等問題即將發生,從而匆匆開始吃各種藥,尤其是他汀類藥,以穩定斑塊。然而,使用藥并不是沒有風險的,特別是高強度他汀類藥,可能會導致肝功能損傷和痛等不良反應。因此,是否需要藥治療應據頸脈斑塊的風險況進行合理評估。

首先,年輕人(不超過40歲)且沒有心管危險因素的人群通常不需要進行頸脈超聲篩查。最適合進行頸脈超聲檢查的人群是男超過40歲和超過50歲,并且至有一項心管危險因素(如吸煙、高、高脂、糖尿病等)但沒有癥狀的人群。對于這些人群,如果在頸脈超聲檢查中發現斑塊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評估風險的大小。

首先是頸的厚度(簡寫為IMT)。如果IMT≤1.5mm,則風險較低;如果IMT超過1.5mm但不超過2.5mm,則風險較小;如果IMT超過2.5mm,則存在較大的頸脈斑塊風險,屬于高危況。

其次是頸脈狹窄的程度。頸脈本就是較細的管,如果斑塊導致的狹窄程度不超過50%,則對供應的影響較小;如果狹窄程度超過50%,則已經產生較大的影響,屬于高危況。

第三是斑塊本的超聲特征。不規則形狀、潰瘍、無/低回聲等特征屬于高危斑塊。對于存在高危特征斑塊的人群,應該積極重視和干預。

如果頸脈斑塊導致的狹窄超過50%,并且存在兩個或更多高危斑塊特征,風險級別會進一步升高,屬于極高危況。對于這些人群,可以考慮進行進一步的篩查,如頸脈超聲造影、經顱多普勒、頸脈磁共振等,以明確斑塊是否存在新生管、斑塊和微栓子等其他高危特征。

總之,對于發現頸脈斑塊的人群,首先不要過度擔憂并匆忙使用藥,而應該進行風險評估。據評估結果和自的心腦管危險因素,合理選擇藥進行脈粥樣化斑塊的風險控制非常重要。除了他汀類藥,可能還需要服用降藥、降糖藥以及其他抗栓藥等,使用藥據實際況和心管疾病的分層風險評估來確定。在長期用藥過程中,安全監測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