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在做超聲檢查后發現頸脈斑塊后會到恐慌,他們會打電話或發信息向我咨詢,詢問斑塊的大小是否嚴重,是否能夠消除,甚至有些人會問是否存在生命危險,是否需要立即進行手治療。今天我想告訴大家,實際上斑塊的大小并不決定頸脈狹窄的診斷,對腦管風險的影響主要取決于狹窄程度和斑塊的質量。在臨床上,我們通常據頸脈的厚度來判斷是否存在斑塊、斑塊的質以及狹窄程度。頸脈中層的厚度(IMT)通常有三個標準:正常的IMT一般小于1.0mm,IMT在1.0-1.2mm之間為增厚,大于1.2mm為斑塊形,大于1.4mm為頸脈狹窄。所以,斑塊的大小可以通過B超和多普勒超聲進行檢查,當厚度大于1.2mm時就需要積極就醫。
那麼,哪一種斑塊是比較危險的呢?據臨床分級,我們將頸脈斑塊分為以下四個等級:
一、低度風險頸脈斑塊:斑塊厚度小于2mm的小均質低回聲斑塊(扁平斑)、均質高回聲斑塊(厚度小于3mm)、低回聲為主的混斑(厚度小于2mm)、高回聲為主的混合回聲斑塊(厚度小于3mm)。
二、中度風險頸脈斑塊:斑塊厚度大于2mm,小于3mm的均質低回聲斑塊、斑塊厚度大于2mm,小于3mm的低回聲為主的混合回聲斑塊。
三、高度風險頸脈斑塊:潰瘍斑、厚度大于3mm,長度大于15mm的均質低回聲斑塊、厚度大于3mm,長度大于15mm的低回聲為主的混合回聲斑塊、有固態脂質壞死核心形的低回聲為主混合回聲斑塊。
四、極高度風險頸脈斑塊:斑塊纖維帽破裂、斑塊表面或潰瘍表面附著活細小栓形、斑塊表面或潰瘍表面附著活大栓形、形變斑或水母斑塊(有態脂質壞死核心)。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頸脈斑塊呢?首先要從健康生活方式開始:遠離煙酒,堅持運,控制重,采用低鹽、低油、低糖的飲食,避免熬夜,減力。此外,定期測量,進行糖和脂的化驗。一旦發現糖、或脂異常,一定要找正規醫生積極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預防脈粥樣化的加重,從而預防頸脈斑塊、頸脈狹窄和腦梗死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