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頸脈超聲在健康檢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存在頸脈斑塊的問題。在不同類型的斑塊中,低回聲的頸脈斑塊非常常見,也備關注。關于這類斑塊的治療方式存在一些爭議。有人認為低回聲斑塊非常危險,因此除了他汀類降脂藥外,還需服用阿司匹林抗小板藥。然而,也有人認為低回聲斑塊僅需使用他汀類藥,甚至有人認為不需要任何藥治療。那麼,低回聲的頸脈斑塊到底有多危險?是否需要藥治療?如果需要,是一種藥還是兩種藥?請耐心閱讀本文,或許能找到答案。

低回聲斑塊被認為是不穩定斑塊中更危險的類型,也被稱為高危斑塊或易損斑塊。相比于部均勻的強回聲或等回聲斑塊,低回聲斑塊及其含的低回聲區域意味著斑塊存在明顯的脂質分和壞死組織,有破潰的傾向。一旦頸脈斑塊破潰,小板會迅速聚集形栓。這些落后,會隨流進大腦,導致急腦梗塞。最新的專家共識提出了一套對頸脈斑塊進行危險分層的方法。其中指出,只要頸脈斑塊合并有任何一項高危特征,無論其厚度是多,都應被劃定為高危級別。而低回聲斑塊本就是一項明確的高危特征。也就是說,只要超聲報告中提示低回聲頸脈斑塊,就意味著發生腦梗等心管事件的風險至于高危級別。因此,很多患者需要降低膽固醇水平。

大量臨床研究已經證明,面對這種不穩定的低回聲斑塊,我們并非無法應對。事實上,通過系統治療,不穩定的頸脈斑塊完全有可能轉變為相對穩定的斑塊,這一治療過程被稱為固斑。從這個角度來看,低回聲的頸脈斑塊是一類有治療價值的斑塊。要實現固斑,最重要的治療策略是降低膽固醇水平。據脂質浸潤學說,脈粥樣化斑塊形的關鍵是中的低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不斷滲管壁。目前的醫學理念認為,只有將LDL-C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才能遏制脈斑塊的進展;而如果將LDL-C水平降低到更低的水平,甚至可能導致脈斑塊逆轉(小)。因此,中國頭頸部脈粥樣化診治共識早在2017年就提出,頸脈斑塊的治療應以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為主。那麼,只要發現頸脈上有低回聲斑塊,是否都需要服用他汀類藥呢?這還需結合中的LDL-C水平來看。據最新的專家共識指導,心管風險于高危級別的人群,LDL-C的控制目標是小于2.6mmol/L。也就是說,只要存在頸脈低回聲斑塊(心管高危),理想的LDL-C水平至應小于2.6mmol/L。如果脂檢測顯示LDL-C水平超過2.6mmol/L,尤其是超過3.4mmol/L,那麼無疑應該服用他汀類藥進行治療。在大多數況下,發現頸脈低回聲斑塊的患者的LDL-C水平往往不會太低。因此,大多數患者發現頸脈低回聲斑塊后,可以考慮并完全適合服用他汀類藥。當然,對于數LDL-C水平未超過2.6mmol/L的患者來說,并不一定需要藥治療。在經過醫生評估后,可以通過改善飲食、進行運鍛煉、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預進行控制。

一些人認為,除了他汀類藥,低回聲頸脈斑塊還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小板的聚集,預防急栓形,從而降低腦梗的風險。這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阿司匹林。這是因為,阿司匹林在抑制小板活的同時,會增加出風險。因此,無論何時使用阿司匹林,都必須權衡出與抑制栓之間的風險和收益。最新的醫學理念認為,只有明確診斷為脈粥樣管疾病的患者才適合服用阿司匹林。而只有當頸脈斑塊造脈狹窄超過50%時,才算是引發脈粥樣管疾病。這樣的患者才屬于確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治療的人群。簡而言之,只要超聲報告中未提示頸脈斑塊狹窄超過50%,即使存在低回聲斑塊,也不一定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總之,頸脈低回聲斑塊確實屬于相對危險的斑塊類型,但它也更有治療價值。他汀類降膽固醇藥是固斑甚至逆轉斑塊的基礎治療,大多數患者完全有可能從他汀類藥治療中益。然而,只有數患者真正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溫馨提示:無論是他汀類藥還是阿司匹林均為方藥,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參考文獻:

1.脈粥樣化斑塊的篩查與臨床管理專家共識 《中華心管病雜志(網絡版)》,2022,5:e1000123(2022‐08‐13)

2.中國頭頸部脈粥樣化診治共識 《中華神經科雜志》2017年8月 第50卷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