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咽痛(POST)是全麻手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在14.4%-62%之間,會使患者在到不適,降低滿意度。盡管后咽痛通常會自行緩解,但預防發生比事后干預更為重要。常用于預防和治療POST的局部藥包括非甾抗炎藥(NSAIDs)、皮質類固醇、利多卡因、甘草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拮抗劑(如氯胺酮和鎂)。那麼,據不同的作用機制,最佳的預防藥是什麼呢?一項系統評價和網狀Meta分析綜合了2019年之前所有關于局部預防用藥的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比較了六種局部藥預防后咽痛的療效,并進行了排名。

該研究納了62項隨機對照試驗(其中至73%為雙盲),共包括6708名試者,比較了6類藥和安劑。結果表明,甘草、皮質類固醇、NSAIDs、鎂和氯胺酮這五種局部預防藥都是有效的,而利多卡因的療效則不太明確。與安劑相比,前五種藥在研究的四個后時間間隔POST發生率均有顯著差異,而利多卡因只在2-3小時與安劑有顯著差異。每種藥在各自不同的時間間隔的排名可能因藥理學機制或分組的差異而略有變化。

POST的發生機制被認為是氣管管或外傷鏡檢查等導致咽部損傷后引起的炎癥反應。因此,有鎮痛和抗炎作用的藥可能是全麻下氣管管后預防POST的最佳選擇。利多卡因是預防POST最常用的藥之一,其應用方式多種多樣,包括氣管導管套囊利多卡因、導管外涂利多卡因膏、靜脈注利多卡因或噴霧應用。然而,關于局部應用利多卡因預防POST的研究結果存在爭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局部應用利多卡因可能會增加POST的發生,其中利多卡因膏中的添加劑防腐劑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增加咳嗽和POST的發生率。

甘草因其抗炎和抗過敏的特而聞名。它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主要通過作用于腎上腺來達到抗炎效果。雖然長期全使用甘草酸與某些不良事件有關,但局部使用甘草酸相關的短期不良事件尚不清楚。

皮質類固醇可以修正損組織的炎癥反應進程,實驗表明皮質醇可以緩解長時間氣管管后引起的咽部炎癥反應。不同的甾類藥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發揮作用,包括靜脈注地塞米松、導管或套囊外涂抹曲安西龍、前吸氟替卡松或布地奈德等。

NSAIDs藥種類繁多,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鹽酸芐達明。噴涂鹽酸芐達明到氣管導管或直接噴涂到咽部,或用鹽酸芐達明配制的溶漱口,都可以減輕POST的發生,且藥劑量越高,效果越明顯。然而,鹽酸芐達明可能引起局部刺激,如麻木、燒灼或針刺等,因此將藥噴涂于導管套囊比直接噴涂于口腔咽部更符合舒適化醫療的理念。

NMDA不僅存在于中樞,還存在于外周,因此可能抑制由外周傷害引起的中樞敏化,也有可能抑制炎癥激外周NMDA。鎂劑是NMDA拮抗劑,其作用效果優于氯胺酮,吸檸檬酸鎂或靜脈注硫酸鎂均可減輕POST的發生。

綜合研究結果表明,利多卡因并非外用預防POST的最佳藥,而甘草酸、皮質類固醇、非甾抗炎藥和NMDA拮抗劑(如氯胺酮和鎂)在研究的四個后時間間隔后咽部疼痛減輕有關。這些藥的選擇可以據麻醉醫師的臨床經驗和患者的喜好進行。此外,一些非藥治療方法,如選擇型號較小的氣管導管、加熱化氣管導管、監測氣管套囊的力、合理使用管芯、避免暴力作等也可以減POST的發生。為了進一步完善麻醉管理,有關POST的預防需要更多的重視和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曉敏,楊寧,彭雅雯,黃英,徐卉. 年人全麻醉氣管后咽痛防治的研究進展[J]. 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 2018, 039(009):900-904.

2.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6 topical pharmacological agents for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of 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Anesth Analg 2021;133(1):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