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退行疾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統計數據顯示,4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10%~17%,而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約為50%,75歲以上人群中高達80%。骨關節炎更容易發生在負重關節和活量較大的關節,比如膝關節和髖關節等。當這些關節過度使用時,會導致關節退化加重,最終發展為骨關節炎。骨關節炎的癥狀主要表現在關節疼痛、腫脹、活限和關節畸形四個方面。

一般而言,剛開始時關節疼痛并不是很嚴重,休息后可以緩解,程度也會有輕有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節疼痛會逐漸加重。關節疼痛通常表現為鈍痛,休息后疼痛減輕,但過度活后疼痛會加劇,嚴重時可能會持續影響正常生活和夜間休息。關節僵常常在早晨起床時出現,或者是長時間保持一個固定位置后,需要進行適當的“準備活”才能逐漸恢復活。關節腫脹通常發生在關節涼、過度活或者勞累之后。有時,關節活時會產生或出現“咔嗒”聲。病程較長時,還可能出現關節周圍和關節畸形,嚴重況下甚至會導致殘疾。

針對骨關節炎的自我檢測,常用的四個指標如下:首先,關節活是否限是自我檢測骨關節炎的一個標準。如果患者出現關節活限的癥狀,就要考慮是否可能患有骨關節炎。其次,關節是否僵也是一個常見的骨關節炎癥狀。許多患者早晨起床后關節無法活,需要緩一緩才能開始運。第三,骨關節炎患者在活關節時常會,有時甚至可以聽到關節發出的“咔嗒”聲或其他音。然而,早期患者可能不會出現這種癥狀,所以一旦出現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最后,關節是否腫脹也是骨關節炎的癥狀之一。關節腫脹多是由于勞累涼、過度活等引起分泌大量,導致關節積,也就是俗稱的炎。炎的反復出現是提示骨關節炎的重要信號。如果患者自檢發現以上況,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的骨科醫生明確診斷,并積極進行治療。

骨關節炎是一種可以預防的退行疾病,并不是所有年齡大了的人都會得。臨床實踐證明,通過一些正確的預防措施,可以有效地減或延緩骨關節炎的發生。當然,一旦確診為骨關節炎,醫生會據每個人癥狀和疾病發展階段的不同,提出個化的階梯治療措施,盡可能地挽救每一個退化的關節。骨關節炎是可以預防、可控制和可治療的,讓“致殘”為過去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