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又給您分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謝您的支持。

腎臟病(CKD)已為全世界范圍的公共衛生問題。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CKD的總患病率為10.8%,約有1.195億人患病。CKD的發展不僅包括終末期腎病(ESRD),還包括與腎功能損害相關的并發癥和心管疾病風險的增加。

尿酸是人嘌呤代謝的終末產,當尿酸生過多和/或排泄減導致清尿酸水平過高時,就會形高尿酸癥(HUA)。HUA是發生痛風和尿酸腎結石的本原因,而沒有痛風和尿酸腎結石的HUA被稱為無癥狀高尿酸癥(ASU)。研究表明,高尿酸癥與多種代謝疾病和心管疾病切相關,且人群中高尿酸癥的患病率正在逐漸上升。

尿酸的來源包括(80%)和外源(20%),尿酸以2:1的比例從腎臟和腸道排泄。無論是尿酸生過多還是排泄減,都會導致清尿酸水平升高。與其他代謝疾病的治療原則相似,非藥治療是高尿酸癥最重要的治療方法。然而,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非藥治療在高尿酸癥患者中的管理也越來越困難,因此藥降尿酸治療在人群中越來越普遍。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降尿酸藥包括三類:抑制尿酸合,促尿酸排泄藥和直接分解尿酸藥。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XOI)是一種常見的抑制尿酸合,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XO)的活,阻止嘌呤代謝生尿酸。常見的XOI包括別嘌呤醇、非布司他和托匹司他,是目前國際指南推薦的一線降尿酸治療藥

促尿酸排泄藥主要包括丙磺舒和苯溴馬隆,通過增加尿酸的排泄來降低清尿酸水平。這類藥在臨床上不作為一線用藥,需監測尿酸水平和尿pH值。

直接分解尿酸藥為重組的尿酸酶制劑,可將尿酸水解為水溶更高的尿囊素后經腎臟清除。這類藥通過靜脈途徑給藥,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過敏反應,且價格昂貴,目前僅作為二線用藥。

此外,研究還發現一些藥如氯沙坦、非諾貝特和他汀類藥有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也有助于降低清尿酸水平。部分腸道吸附劑如活炭,可以吸附腸道排泄的游離尿酸,從而降低清尿酸水平。

在CKD合并無癥狀高尿酸癥患者的降尿酸治療方面,目前仍存在爭議。非布司他是一種新型選擇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通過抑制尿酸的產生降低清尿酸水平。雖然2009年國FDA批準非布司他用于治療人高尿酸癥伴痛風患者,但不建議用于無癥狀高尿酸癥患者。

非布司他藥相互作用,對老年患者、別嘌呤醇過敏患者以及合并其他并發癥患者的效果較經典藥別嘌呤醇好。非布司他主要經由肝臟代謝,這表明該藥在腎功能損患者中的應用將更廣泛。指南明確提出,非布司他可用于CKD3期患者,但對于CKD4期及以上患者,非布司他的安全及有效仍待評價。非布司他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皮疹、痛風發作、肝功能損等,對于合并CKD的高尿酸癥患者,還存在較高的病風險。

隨著CKD和高尿酸癥患病率的逐漸上升,由此產生的衛生經濟負擔也在增加。一項研究納了109例CKD合并無癥狀高尿酸癥患者,結果顯示男患者占80人,患者占29人,男患者比例明顯高于。尿酸腎病是CKD的原發病因之一,占納患者的9.17%,僅次于慢腎小球腎炎(54.13%)和糖尿病腎病(12.84%),與高腎病相當(9.17%)。這表明隨著人群高尿酸癥水平和患病率的增長,高尿酸癥在腎臟病中的影響越來越顯著。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癥不僅僅是腎功能減退的標志,還主參與了CKD的發展過程。一項隨訪研究顯示,持續高水平的清尿酸患者新發CKD的風險較持續低水平的患者顯著增加。研究還發現,高尿酸癥人群新發CKD的風險是尿酸正常人群的3.91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高尿酸癥參與了CKD的發生和進展。

高尿酸癥與CKD之間的潛在關系越來越到關注。一項薈萃分析結果顯示,高尿酸癥與新發CKD發展之間的關聯隨著隨訪時間的增加而增加,這表明高尿酸癥可能在CKD的長期進展中起作用。與亞洲人群相比,西方國家高尿酸癥與CKD發展之間存在更強的關聯,這種差異可能來自種族、地理和飲食差異。

一項臺灣居民的縱向研究顯示,高尿酸癥與腎功能下降和進展為腎衰竭的風險相關。研究還發現,高尿酸癥標志著更大程度的腎功能下降和更高的腎衰竭風險。每增加1mg/dL(尿酸單位換算:1mg/dL=59.5μmol/L)的清尿酸水平,進展為腎衰竭的風險將增加7%。

高尿酸癥不僅是CKD的直接危險因素,還可以加劇CKD的其他危險因素,如高、糖尿病和心管疾病。尿酸對皮細胞有促增作用,還可以通過影響一氧化氮(NO)的產生導致皮功能障礙。尿酸對管系統的不良作用還與腎素-張素系統的激活、管超敏C反應蛋白表達增加、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表達增加等有關。

因此,高尿酸癥對腎臟的損傷機制是多樣的,可能通過導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激活腎素-張素系統、抑制NO生和釋放、損傷皮細胞功能等多種途徑損傷腎臟管和腎小管間質,進而引起腎功能障礙,影響CKD的發生和發展。

一項人隊列研究發現,清尿酸水平與清急反應表達呈正相關。在研究的基礎上,還可以監測患者的清炎標志,觀察隨著清尿酸水平下降,患者清炎標志的變化趨勢。

有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綜述認為,有效的降尿酸治療能延緩高尿酸癥繼發CKD的進展。但目前對于降尿酸治療開始的時機和尿酸的控制目標仍無定論。對于無癥狀高尿酸癥和無其他合并癥的患者,一些指南不推薦啟治療,但也有指南認為無癥狀高尿酸癥患者也應該早期啟治療,且清尿酸目標水平應低于8mg/dL。中國專家共識認為,無癥狀高尿酸癥患者啟治療的時機應據心管風險和清尿酸水平而定。

在一項薈萃分析中發現,早期的降尿酸治療能延緩CKD的進展,且治療后患者腎功能惡化、進展為ESRD或死亡的風險顯著降低。還有研究發現,在輕至中度CKD患者中,通過降尿酸治療將清尿酸控制在6mg/dL以下時,腎小球濾過率有顯著改善,改善率達到了30%以上。

盡管尿酸水平升高會損害皮細胞功能,但基礎研究證實尿酸也有抗氧化劑的作用,低尿酸癥患者也會發生皮功能障礙。研究還發現,尿酸有明顯的神經保護作用,能降低神經退行疾病的發病風險和進展速度。在析患者中,較高的尿酸水平還能降低患者的心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風險。

因此,對于高尿酸癥的治療,非布司他作為一種選擇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有優異的降尿酸效果。研究表明非布司他比別嘌呤醇有更好的降尿酸效果。非布司他還有抗氧化應激作用,能抑制炎癥反應并改善皮功能。因此,非布司他在慢腎臟病合并高尿酸癥的治療中可能起到延緩CKD進展的作用。

綜上所述,非布司他作為一種降尿酸藥,在慢腎臟病合并高尿酸癥的治療中有重要作用。非布司他通過降低清尿酸水平,減輕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改善皮功能,可能延緩CKD的進展。然而,對于非布司他的使用時機和清尿酸目標水平仍需進一步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