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工作中,醫生往往會避免給有過青霉素過敏史的患者開青霉素類藥,以確保治療的安全。然而,這種做法不僅限制了藥選擇的范圍,還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和治療風險,特別是對于孕產婦和兒而言。青霉素作為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有許多特點。青霉素類藥廣泛應用于臨床一線,包括青霉素、芐星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芐西林、哌拉西林等,常用于治療肺炎、腦炎、心炎、白、炭疽等染疾病,有高效的優點。此外,青霉素對于孕產婦和兒而言安全較高。然而,青霉素過敏的機制是什麼呢?青霉素類藥有相同的母核結構,即五元環(A環)和四元環(B環)組,這是該類藥抗菌活的主要結構。B環上的化學鍵水解產生的水解產與免疫球蛋白E(IgE)抗結合,引發過敏反應。由于青霉素及其類藥的母核結構和過敏機制相同,因此臨床上可以用“青霉素”來代替此類所有藥進行皮試。青霉素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過敏反應、毒反應和二重染等,其中過敏反應最常見。過敏反應的發生與藥劑量無關,而與患者個差異有關,包括速發型和遲發型過敏反應。速發型過敏反應通常在用藥后1小時發生,包括蕁麻疹、過敏休克、頭水腫和支氣管哮等嚴重威脅生命的反應。遲發型過敏反應通常在多次用藥后甚至數日后出現,主要表現為皮斑丘疹和遲發型蕁麻疹,一般不會引起全癥狀,但仍需切觀察。雖然科學、規范的青霉素皮試對過敏休克有預測作用,但不能預測其他不良反應。皮試可以排除發生過敏休克的可能,但在注過程中或幾天后仍可能出現皮疹、腹瀉或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青霉素皮試者不能繼續注該類藥,但部分皮試者可能與消毒劑刺激、高熱、飲酒以及心理因素有關,并非由藥引起,這些人可以再次嘗試青霉素皮試。對于皮試,但在輸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可以據癥狀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再次選擇該類藥。如果只是局部皮疹或瘙,可以再次嘗試該類藥,但如果出現嚴重的管神經水腫或過敏休克,應避免再次使用該類藥。為了避免嚴重的過敏反應,患者就醫時應主告知醫生是否有青霉素過敏史,并切觀察輸過程中是否出現悶、頭暈、呼吸困難、皮疹等過敏反應,一旦出現應立即停止輸并告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