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蒙古呼和浩特市區經過一場雷雨天氣后,各大醫院的急診科滿了因花過敏導致哮發作的患者。隨后的9月3日上午,該市各醫院的呼吸專科門診也出現了異常增多的哮患者。呼和浩特市衛健委急回應,急診患者增多與雨后花濃度過高引起的“雷暴哮”有關。

航空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竇志芳在接“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外也發生過類似事件。2016年11月21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一場晚間雷陣雨席卷而過,隨后墨爾本市千上萬的人因呼吸困難被急送醫,各大醫院急診室被占滿,搶救藥一度短缺。盡管澳大利亞政府投大量醫療資源積極救治,這次雷暴仍造多名患者死亡。自此,雷暴哮這一病名進大眾的視線。

“雷暴哮的全稱是雷暴相關,是一種在雷暴天氣條件下出現的哮暴發現象,該病的發生可能與三方面因素有關。”竇志芳分析道。首先,花吸水裂破碎是其中一種因素。作為全球第一大戶外氣傳過敏原,草花被認為是引起雷暴哮的重要過敏原之一。通常完整的草花顆粒較大,大部分會被鼻腔的鼻攔住,無法直接抵達下呼吸道。然而,在雷暴時,致敏植的花在吸收大氣中的水分后,外滲改變,可發生裂破碎,形數以百計的、攜帶細胞質淀顆粒的過敏原或其他微粒復合。此后,雷雨期間的下沉氣流將可吸的過敏原微粒帶到地面,并釋放到空氣中。這些可吸大小的花微粒不僅有更強的致敏,且更容易進下呼吸道,引起哮

其次,真菌孢子也是發炎癥的因素之一。隨著度增加,真菌會茁壯長,因此真菌過敏癥狀的增加也被認為與雷暴天氣有關。在2016年的墨爾本雷暴哮事件中,科學家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空氣樣本中有大量花顆粒、花裂后的微粒以及枝孢屬分生孢子。真菌孢子通過免疫系統的黏激活作用引起氣道炎癥,并可能與草花的暴起到協同作用。

第三,天氣因素也在“助攻”雷暴哮。花濃度高且有雷暴天氣時,并非都會發生雷暴哮,許多復雜的天氣因素,例如風的模式、溫度、度及氣變化等,可能與空氣中的過敏原負荷相互作用,參與哮的發病過程。局部地區因素,比如草的種類、授時間與強度可能也十分重要。

竇志芳表示,雷暴哮在我國較發生,大家不用過分擔心。但對于那些患有哮和花過敏癥的人來說,應該提高警惕。如果在雷暴天氣出現呼吸道痙攣表現,比如氣促、悶等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高危人群還應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記錄自健康狀況,并定期到醫院復查,以確保哮和過敏得到良好控制。那些有哮史的患者,應隨攜帶支氣管擴張藥噴霧劑或抗過敏藥,且知道正確使用方法,對自癥狀的發展變化保持警惕。花過敏患者應留意天氣預報,盡量避免在雷雨天氣外出,尤其是在雷雨來臨前的風暴天氣期間,進后要關門窗,以避免或減雷暴天氣時花過敏原增多帶來的影響。雷雨時,可將門簾或窗簾打并展開,以防開窗時花,注意室潔凈和空調部清潔。外出時,戴好口罩、帽子、防護眼鏡,減。從室外回到室應立即更換外,用巾除塵,洗臉、洗手或直接洗澡。睡覺時應將外出時穿的外放在臥室之外的房間。對于從未有過哮病史,但有過敏質的人群而言,雷暴天氣過后也不應立即出門,因為花濃度仍然很高。過敏質者可在雷暴季節到來之前,提前服用抗過敏藥,以減輕可能引起的過敏反應。平時注意保暖,加強鍛煉,以提高自抵抗力,避免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