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的飲食變得越來越富。然而,飽腹并不代表著攝足夠的營養,一些人仍然會遭”的困擾。

”是指由于營養不均衡或缺乏某些營養元素,同時過度攝其他營養分,導致悄然出現營養缺乏而非食不足的狀態。據《2023中老年營養第四餐藍皮書》的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20億人于“”狀態,而中國是到該問題嚴重挑戰的國家之一。在中國,每5個人中就有至1個人可能于“”狀態,而且這其中大部分是胖人群。

相關醫學研究數據表明,超過70%的慢疾病與“”有關。因此,“”正在為健康的一個形殺手。

那麼,哪些人容易遭”的困擾呢?

首先,那些對營養素需求量較大的人群,如兒、青年、懷孕和哺期婦,他們對營養素的攝量相對較高。

其次,飲食習慣差的人群也容易遭”。這些人常常偏食、挑食,或者用零食替代正餐,導致他們很難從膳食中攝取足夠的微量元素。

老年人也是“”的高危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牙齒落、吞咽困難等問題會降低他們對營養質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另外,患有腸道疾病的人群也容易出現“”。這些人常常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導致他們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素。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錯誤地認為超重、胖的人攝的營養過剩。實際上,超重、胖的人反而是“”的高危人群,他們可能攝過多的能量營養素,但卻缺乏微量營養素。

”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主要指的是維生素和礦質的缺乏。這種缺乏會影響人們的智力水平、免疫力和勞能力。

例如,缺鐵會導致貧,使抵抗力下降,易染疾病,并且會降低人的注意力。缺碘會導致甲狀腺腫,同時也會造呆小癥,表現為人長不高和智力損失。

鋅是人重要的生命元素,長期缺鋅不僅會導致味覺和食的變差,還會影響發育和免疫力。

當人缺乏維生素A時,免疫系統到影響,對病毒的抵抗力會降低。此外,維生素A缺乏還會影響人的視覺神經,可能導致夜盲癥、干眼癥,甚至兒發育遲緩和智力下降。

除了上述危害外,維生素D缺乏會引發各種骨病和慢疾病,而膳食纖維缺乏則容易導致高、高脂、高膽固醇、胖和糖尿病等。

那麼,如何擺”呢?

每天科學地攝多樣均衡的食,不僅可以補充能量和營養素,還可以提供無法產生或不足的維生素、礦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質。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議,我們可以遵循以下準則來實現平衡膳食:

- 食多樣,合理搭配。每天攝12種以上的食,每周攝25種以上的食。谷類應占主導地位,建議每天攝200~300克谷類食,其中包括全谷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

- 多吃蔬果、類、全谷和大豆。每天攝于300克的新鮮蔬菜,其中深蔬菜應占一半。每天攝200~350克新鮮水果,不要用果替代鮮果。適量攝各種各樣的制品,相當于每天攝300毫升以上的。經常吃全谷和大豆制品,適量攝堅果。

- 適量攝魚、禽、蛋和瘦。建議年人每天攝總量為120~200克,相當于每周攝魚類2次或300~500克,蛋類300~350克,畜禽300~500克。

- 油,控糖限酒。每天食鹽攝量不超過5克,烹調油攝量為25~30克。避免過多攝油脂和飽和脂肪酸。不喝或喝含糖飲料,每天攝糖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通過遵循以上準則,我們可以更好地攝取到各種營養素,充分滿足的需求,從而擺”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