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虛的朋友,常常覺自己的質很差,手腳冰涼,畏寒怕冷,容易冒,甚至出現了一些功能問題。為了改善這種況,他們開始嘗試各種補藥,但卻發現要麼上火,要麼沒有效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在中醫的觀點中,可能是肝、脾、腎出現了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肝。據中醫的理論,肝主疏泄氣機。如果肝郁氣滯,的氣機就會停滯不通,這時再去吃補的藥,不僅無法起到補益作用,而且補藥通常都比較辛烈,與氣滯郁堵在一起,很容易導致郁而化火,引發口腔潰瘍、生瘡、牙齦腫痛,甚至便、煩熱、失眠多夢等癥狀。如果你總是心郁悶,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到不開心,同時伴有脅脹滿、唉聲嘆氣等肝郁氣滯的表現,那麼在補之前,需要先疏肝理氣,可以考慮使用柴胡疏肝散進行調理。
其次,我們再來看脾。脾主運化,如果脾虛,就難以運化、吸收食和藥的有效分,這樣補也沒有效果。另外,脾被視為后天之本,脾充足的話,就能不斷產生氣,滋養我們的。因此,如果你經常吃涼的食就會胃痛、拉肚子,大便稀溏、食不振,腹部發涼等癥狀,那麼在補之前,需要先溫中健脾,可以考慮使用附子理中湯進行調理。
最后,我們來看腎。腎是氣的本,當腎充足時,能夠穩定的氣。如果腎不足,的氣就像無之萍,很容易外泄。這時候補,就相當于邊補邊泄。如果你經常到畏寒怕冷、手腳冰涼、腰膝冷痛、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癥狀,那麼在補之前,需要先溫腎助,可以考慮使用桂附地黃湯進行調理。
因此,當出現虧虛時,不要盲目進行補益,要選擇正確的方式。否則,補可能會白費功夫。如果有問題,請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辨證參考,切勿自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