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存在著的概念,而人也同樣存在著的平衡。的健康與平和只有在和諧的狀態下才能實現,當失衡時,就需要調理。正如《經》所言:“生之本,本于。”那麼什麼是兩虛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虛和虛。

的關系就像是爐灶上的一鍋水,水代表,灶火代表。如果把火調小,水就燒不起來,起來冰冰涼涼的,在人中就會覺到寒冷。相反,如果舀出一些水,水就會很快沸騰起來,在人中就會覺到干燥和熱。所謂的兩虛,簡單來說就是既怕冷又怕熱。

表現為:

1. 冬天怕冷,除了穿更多的服,手腳也會發涼,有時候在被窩里捂一晚上都無法保暖。

2. 夏天怕熱,對冷熱敏,這看似矛盾的兩點,但對于兩虛的人來說是確實存在的。

3. 平時可能會到心煩,手腳心有發熱的覺,中醫稱之為五心煩熱。口干想喝水,但喝完水仍然覺得干燥。這是因為缺乏一熱量,沒有這熱量,補進去的水就無法被吸收。所以如果沒有無法得到滋潤;即使有,但不能轉化為氣,仍然無法得到滋潤,仍然會到干燥。

4. 出汗特別多,中醫將出汗分為自汗和盜汗。白天出汗多稱為自汗,是因為虛,無法固攝津。晚上出汗多稱為盜汗,是因為虛,虛會使火旺,津無法守而外泄。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汗量都很大,那麼很有可能是兩虛。

5. 經常到腰膝酸、疼痛,這是因為筋骨得不到滋養,除了疼痛,還會到麻木。

6. 喝一點水就要上廁所,尿頻,無法控制尿,平時出門都不敢多喝水,到了晚上更加困擾,很難睡。

下面要介紹的方子源自宋代的《太平圣惠方》,當時稱為石龍芮丸,后來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將其改名為菟子丸。

子丸的組方為:菟子、鹿茸、石龍芮、桂、附子各30克,石斛、地、白茯苓、牛膝、續斷、山茱萸、蓯蓉、防風、杜仲、補骨脂、蓽澄茄、沉香、戟天、茴香各0.9克,五味子、桑螵蛸、川芎、覆盆子各15克,澤瀉30克。將這些藥材研磨細末,用酒蒸面糊為丸,每次服用3-6克,每天2-3次。

這個方子的藥味較多,可以說是一張大方。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菟子、蓯蓉、山茱萸這一組藥雙補的功效,既能補,又能補,走的是中庸之道。鹿茸、附子、桂、戟天、茴香、補骨脂、石龍芮這一組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補。防風、蓽澄茄、沉香、川芎負責驅除的寒氣。

是互互用的,就像油燈一樣,油燈能照明是因為燈芯在燃燒,實際上也是在燃燒燈油。再多的燈油,如果不點燃,它也無法發。相反,有火卻沒有油,燈也無法亮起來。高明的中醫非常清楚這一點,當他想要補時,往往會考慮人是否不足。補則需要地黃、五味子、石斛。接下來用牛膝、續斷、杜仲來補肝腎。肝主筋,腎主骨,服用這些藥后,筋骨會變得有力量,不容易出現疼痛。最后是覆盆子、桑螵蛸,有固尿的作用。這兩味藥不常被提及,這里需要重點介紹一下。

覆盆子的含義是蓋住或者翻過來。覆盆子能夠收斂津,減尿的產生。桑螵蛸也有收斂固的作用,適用于尿的異常流失。最后是茯苓和澤瀉,這兩味藥主要起到瀉的作用。加茯苓和澤瀉后,可以排出腎臟中的廢,只有將不好的東西排出,好的東西才能補進去。

這就是菟子丸,雙補的功效,非常適合虛并且有一定程度的虛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偏于溫補,對于熱癥狀較重的人不宜使用。

有朋友可能會問,這麼多藥材都打末,很難服用,有沒有其他方法呢?這里推薦一種簡單的茶療方,鎖桑葚茶。將鎖和桑葚分別取20克,用沸水沖泡代茶飲,也可以加量蜂調味。這兩味藥都屬于藥食同源之,非常平和,絕大部分人都可以使用。

需要提醒的是,本文所提及的各種方劑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方,切勿盲目嘗試藥。本篇文章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所有。文中所提供的藥方僅用于學習分,傳播更多信息的目的,不涉及商業用途。如有涉及作品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原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