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霖的故事初接診

在新冠疫發生之前,9歲的阿霖被父母帶去看診。他們主訴阿霖在暑假結束開學時緒低落,每天早晨醒來都說不舒服,不想上學。盡管父母勸說,他勉強糾結中返校。但是,他總是隔三差五提出不想上學。在父母的"威"下,他沒有輟學或中斷上學。校班主任說,阿霖是個安靜乖巧的孩子,學習績中等,但不善友,在課堂上很發言,不愿參加集,也不愿上育課,沒有違反校規的行為。放學回家后,阿霖通常能獨立完作業,喜歡閉門自娛自樂,不愿出門參加任何集,如同學聚會或是父母的社聚會。他甚至拒絕父母帶他出去旅游或參加育活據這些癥狀和父母的描述,我給出了"學校恐怖癥"的診斷,并建議進行心理咨詢和指導,同時建議使用低劑量的抗焦慮藥。然而,父母擔心副作用,不同意開藥。之后的況沒有詳細了解,但我估計阿霖繼續上學仍然會有困難,再次求診只是時間問題。

阿霖拒絕上學的困擾

最近,阿霖的父母單獨來求診,說阿霖已經拒絕上學一個月了。盡管父母多次勸說、講道理,并請求老師上門家訪,阿霖一概拒絕,并且發飆威脅說"再我上學,我就死給你們看!"母親說,在疫期間,阿霖斷斷續續上了一些網課,偶爾上學,但仍然抵上學,中斷回校的次數越來越多。最近,他干脆拒絕上學,整天宅在家里,晝夜顛倒,無所事事,這讓父母到焦慮和絕。父母還拿出了老師對阿霖在校況的書面報告,報告中寫道:"阿霖不擅長社,行為退,從不舉手發言,常常低頭掩面,回避與老師對視。老師提問會讓阿霖張,臉紅耳赤,口齒不清,甚至全發抖。學校醫生曾建議休學幾周,但家長不同意,催促阿霖繼續上學。平時,阿霖的學習績還可以,遵守課堂紀律,放學后就匆匆回家,沒有其他違紀行為。"看來,阿霖目前的況完全符合"社焦慮癥"或"社恐怖癥"的診斷。因此,我給阿霖的父母提供了詳細的咨詢和指導建議,并給阿霖開了一些抗焦慮和助眠藥。然而,他們離開時沒有做出任何回應。值得一提的是,阿霖的父母也表現出極度焦慮的人格特質。

焦慮癥

焦慮癥(SAD)也被稱為社恐怖癥,是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尤其在青年中較為常見。顧名思義,患者害怕與人往,尤其恐懼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這種況無法簡單解釋為向或害。世界衛生組織(WHO)的ICD-10和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均將SAD定義為一種神行為障礙,特指在社場合中引發極度焦慮和恐懼,害怕被人嘲笑或負面評價,并刻意逃避社和人多的場合。這種況會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功能。患者因為社恐怖而到痛苦、自責,并試圖逃避現實。有些人為了緩解焦慮和力可能會飲酒或濫用藥年時期的兒園恐怖或學校恐怖可能會導致社焦慮癥,有時還伴發選擇緘默。年的孩子可能表現為不愿去社場合、無端發脾氣、糾纏父母、分離焦慮、過度依賴、不與陌生人打招呼或說話,不與同學打招呼,每天早點放學回家。他們可能經常給父母打電話,要求早點接自己回家。青年在社場合時會過度擔心他人負面評價,害怕為眾人關注的對象,害怕被同齡人認為"神經病"、相貌丑陋、弱無能、尷尬愚蠢、無聊、討厭或不歡迎。因此,當他們面對他人時,常常表現出極度張恐懼、臉紅耳赤、出汗、抖、口吃、目閃爍、眨眼、回避對視、低頭不看人,甚至掩面逃離現場。對于他們來說,在公開場合表演、朗讀課文或回答問題比登天還難。如果是住校生(包括大學生),他們可能害怕進教室,常常裝病躲在宿舍里,只有在沒有人的時候才會去食堂吃飯。時間長了,這自然會導致學業挫折、不及格和績下降。他們不停地自責,覺得自己無能,覺得自己丟臉,可能通過沉迷于網癮、酗酒或吸煙來緩解焦慮。他們可能表現出病態的撒謊行為、強迫行為、回避對視的習慣、下意識的自我保護作等。如果是職場年輕人,他們可能經常找各種理由請假不上班,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職業技能和個人就,同時伴有明顯的神痛苦和各種癥狀。SAD可能有傳基礎。例如,如果父母有社退或回避型人格障礙,那麼孩子患SAD的風險會比同齡人高兩到三倍。不適當的家庭教育方式,如過度溺或保護、過度干涉、養育焦慮、母子分離焦慮等,也是重要的因。據說,SAD與大腦多胺D2水平偏低、去甲腎上腺素和谷氨酸過度活躍以及杏仁核過敏反應有關。因此,有高敏特質的人更容易患上SAD。社往中的失敗經歷是兒和青年患上SAD的重要因素。這些經歷可能包括遭欺凌、辱、當眾出丑、失敗的表演、師長的負面評價、目睹好友在公眾場合挫、被孤立和排斥、過重、學業挫折、考試不及格、自卑、口吃、長相不佳、殘疾等。飲酒或濫用藥可能會緩解社焦慮,但長期飲酒和濫用藥會加重SAD的癥狀。在我國,自新冠疫發以來,青年SAD似乎有遞增的趨勢,其中包括一些患有注意力缺陷多障礙(ADHD)、自閉癥譜系障礙(ASD)和亞斯伯格綜合征等的患者。然而,后者應該是首發疾病,而SAD屬于次發疾病。SAD通常在早期就會發病,甚至在學齡前就可能埋下"伏筆",然后逐漸加重,在青春期后就可以確診。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調查數據,SAD每年影響1500萬國人,患病率大約為5%左右。需要注意的是,青年患有SAD后很容易發展抑郁癥、質濫用、網癮或其他神心理問題,這與他們向或害沒有必然的關系。青春期的SAD更有可能導致學業和社中斷,從而失去升學和就業機會,甚至可能導致"蝸居"。一般來說,更容易患SAD,近年來大學生和職場年輕人也有增加的趨勢,男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與面試恐懼和失敗有關。大學生患有SAD時表現出低自尊、經常臉紅、說話抖、躲避老師,并對自己的外貌產生扭曲的覺和強烈的自卑。總之,父母的養育方式和態度與孩子的社退切相關。從年開始培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至關重要,可以參考前文《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青春期后的SAD可能需要結合藥治療。盡管認知行為療法(CBT)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它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效果較慢,而且患者的配合度也很低。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選擇5-羥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等藥。這些藥的安全和有效得到了肯定,例如我給阿霖開的帕羅西汀。其他常用藥包括β阻滯劑和苯二氮卓類藥。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況下,父母們沒有必要因為擔心藥的副作用而拒絕給孩子使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