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茯苓湯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用于治療皮水腫導致的四肢腫脹和瞤癥狀。據丹波氏的《外臺》引用深師的名木防己湯,指出瞤癥狀源自仲景《傷寒論》。另外,《巢源·水分候》也提到水分即腎氣虛弱,無法控制水分,導致水氣分散流布四肢的病癥。但是,四肢皮虛腫、瞤的癥狀就是水分病癥。據《巢源》的描述,這種病癥被稱為水分。據《脈經》的觀點,水分和分都是婦疾病,與前面第二十一條相呼應。《巢源》將分列為婦雜病,將水分列為水腫病,與《脈經》不同。水分癥狀正是防己茯苓湯的病癥,而《金匱》中稱之為皮水,說明古書中病名有所混淆。尾臺氏指出,瞤和瞤類似,都是由水氣引起的,而防己茯苓湯是主要治療這種病癥的方劑。《小補韻會》中稱瞤作的樣子,《素問·平人氣象論》中稱瞤為落榆莢的樣子。另外,《難經·十五難》中也提到瞤的樣子像循榆葉。瞤是四肢瞤的癥狀,是防己茯苓湯的主要病癥。這是因為水毒停滯在中,無法排泄廢,導致末梢運神經產生自中毒癥狀,所以出現瞤。防己茯苓湯的組為:防己三兩,黃芪三兩,桂枝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將這些藥材煮煮取二升,分三次溫服。《方極》指出,防己茯苓湯可以治療水氣在皮中上沖導致的四肢瞤癥狀。《方機》提到,治療四肢腫脹和水氣在皮中的癥狀,同時使用桃花散(桃花、葵子、石、檳榔為散,每食前蔥白湯調下)。《類聚方廣義》指出,防己茯苓湯專治有水氣的病癥。防己黃芪湯則主治表里有水的病癥,所以防己和黃芪在防己茯苓湯中占據重要地位。尤氏指出,防己和茯苓有良好的驅除水氣的作用,而加桂枝則不會發表而會排出水,同時與黃芪和甘草一起協助表中的氣,以增強防己和茯苓的功效。《方函口訣》指出,雖然防己茯苓湯主要用于治療皮水腫,但方意與防己黃芪湯相近,只是去掉桂和苓,專治皮的病癥。有個人胖,運不如意,手足瞤,前醫投桂枝茯苓白、真武之類的藥,或認為是痰所致,給予導痰、化痰的藥治療,但效果不佳,后來使用了防己茯苓湯而病有所改善。另外,對于長期不愈的下利癥狀,使用了利水藥無效時,使用了防己茯苓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先哲醫話》中提到,惠寧固曾治療一個男子,頭部和兩手持續瞤已經兩三年。腹部正常,飲食如常。他認為這就是仲師所稱的四肢瞤,給予防己茯苓湯治療后病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