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發汗后,疼痛、脈慢的人,可以使用桂枝去芍藥加人參生姜湯進行治療。發汗后,到虛弱,不足以及經絡不通,導致出現疼痛。這種疼痛不同于其他病癥引起的疼痛,是由虛弱引起的,疼痛類似于運后的酸痛。脈慢是指沉、遲、脈,表明病在太且有虛寒,出現這種脈象的原因是中津不足。可以參照7.19條,那條也提到了、氣不足、脈尺的況下不可再發汗,所以仍然需要使用桂枝湯來調理中焦,恢復胃氣。《桂林本》和《長沙本》均去掉了芍藥,因為新加的湯方本來就用于虛寒的況,所以去掉芍藥之酸苦微寒。在臨床上,兩者都有可取之,后面在分析藥方時再詳細講解。通過這里可以看出經方和時方在用藥原則上有很大的區別:現在普遍觀念都是看到熱就是虛就用生地、麥冬等滋補津的藥,看到虛就用當歸、地等補的藥,看到寒就是虛就用附子、桂等祛寒的藥,看到火就認為是實熱就用龍膽、穿心蓮等敗火的藥。而在經方中的觀念里并非這樣去理解,真正的津虛、虛還要看在什麼況下,【新加湯】的津虛、虛是出現在寒證況下的,此時不能用麥冬、生地等寒涼滋的藥,必須通過去寒、補的方法來滋。【桂枝去芍藥加人參生姜湯方】桂枝三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十二枚 人參三兩 生姜四兩以上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每日三次。增加了芍藥、生姜、人參,可以看出新加的湯治療桂枝湯原方證且胃要更虛弱的況下。兩者都有強脾的作用,大多用在桂枝湯補津力度不夠的時候,所以要加人參補充津。關于芍藥的問題,實際上我們可以來理解:7.32發汗后,不可再行桂枝湯。汗出而,無高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使用。“不可再行桂枝湯”為倒裝句,應在“無高熱者”后。“汗出”因為肺有郁熱,需要孔打開通過出汗幫助散熱,與桂枝加厚樸杏仁湯、葛芩連湯的汗出不同,桂枝加厚樸杏仁湯與葛芩連湯都是表證的汗,這里的汗更傾向于明病的汗,是黏稠、臭的汗,量也多。這里的“”更常見其實是咳嗽。葛芩連湯雖然也有“而汗出”,但以下利為主證。所以在臨床上必須要問清楚有沒有下利,有的話以葛芩連湯為主,沒有則以麻杏甘石湯為主,當然也有兩者同時使用的況。“無高熱”指沒有全高燒的熱,沒有表熱,實際上肺有熱并非完全無熱。這條文所講的況實際上是太病的時候吃藥不及時或者藥開得太輕,病毒已經有一部分進肺、進明。里有熱所以不能用桂枝湯,要用清肺熱、潤肺的麻杏甘石湯。從這條文可以看出來,出汗的并不是麻黃的忌癥,沒有桂枝只用麻黃不發汗,但會耗氣;另外,有石膏配麻黃不發汗,從尿解。【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麻黃四兩 杏仁五十個 甘草(炙)二兩 石膏半斤以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諸藥,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日再服。同樣是肺干熱引起的咳嗽,均可用于肺炎,麻杏石甘湯和大青龍湯怎麼區分?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發燒,有無表證。麻杏石甘湯是沒有表證的時候使用的。更形象的來看,大青龍湯有表寒,肺有熱,外面的寒包裹住里面的熱發出來,人就會很煩躁,而且高燒很厲害。麻杏石甘湯沒有表寒,孔是通暢的,里面的熱能通過汗散走一部分,所以人不煩躁也不發燒。麻黃肺平,同時把石膏帶肺部清熱、潤肺,石膏同時能抑制麻黃發汗讓熱從小便解,杏仁降肺平衡麻黃的宣發的同時潤肺、化痰(肺炎大多有痰),二兩炙甘草定位在中焦。麻杏甘石湯本人在臨床上非常常用,大多用在干咳、熱咳、哮的況,實際用起來很會去關注患者是否有在出汗,只要能判斷咳嗽是肺干熱引的就考慮用麻杏甘石湯作加減。7.33發汗過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發汗過多導致心不足,心臟的能量不足,導致心悸得很厲害,所以喜歡用手按住心下或者口的位置,按住它才會到舒服。實際上心下悸是因為虛和氣上沖兩個因素導致的,所以要用桂枝治療氣上沖,炙甘草壯心。【桂枝甘草湯方】桂枝四兩 甘草(炙)二兩以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頓服。桂枝甘草湯主要功效是壯心,降逆。用此方桂枝的劑量一定要大,至30克,炙甘草也要至15克。不必擔心用量過大會出問題,此方要求是頓服,也就是平常當茶喝,不是一下子一碗要就喝下去,這樣人肯定不了。通過此方可以知道,桂枝湯之所以能發汗是因為有生姜,此方無生姜所以不會發汗,因此“發汗過多”用此方并不矛盾。桂枝甘草湯同樣能治疼痛,因為有甘草緩急,這種疼痛也是因汗出過多導致孫絡缺、缺水所致。當然,是用于比新加湯更輕的況。不一定是心下悸,有時候會是腔懸空、空虛,脈微或結,常伴隨乏力、氣短、心前區悶悶不適等況都可以考慮用桂枝甘草湯。臨床上單用此方治療心悸的況并不多,同樣是因為此方出現的時間很短,一下子就會變其他況,例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或者救逆湯的況。我也只是在自己上單獨用過此方,在工作太長的時候,所消耗的氣往往比較多,隔天我都會單用桂枝甘草湯(桂枝35克,炙甘草15克)來當水喝,目的是補心和預防心下悸。7.34發汗后,其人臍下悸,作奔豚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與上條一樣為發汗后出現心悸的況,一個是心下悸、一個是臍下悸,臍下就是關元的位置。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大多出現在下焦素有停飲的人上,也就是小便不利,膀胱蓄水,這時候不能隨便用發汗的方法解表,當發汗過多擾水氣時,就會出現臍下悸的癥狀。“作奔豚”即尚未出現奔豚。真正的奔豚不同,后面再說。這里只是臍下悸的癥狀類似于奔豚,這個臍下悸是因為心虛和水毒(水毒即不能被代謝走的“死水”)共同導致的一種癥狀,所以僅僅是肚臍下附近或者側腹部不正常的跳,并沒有奔豚那樣強烈的氣上沖的覺。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的脈象一定是弦而急、按之空虛(或寸沉關尺弦);弦脈代表有水氣,急代表氣的擾。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同樣用于心虛,所以能用于桂枝甘草湯證見小便不利,臍下悸的況。【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茯苓半斤 桂枝四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十五枚以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每日三次。《金匱》里用的是李白皮,《桂林古本》和《長沙古本》都是用桂枝,兩者都可以,李白皮降氣逆,桂枝也能降氣逆。何況李白皮現在基本找不到了,臨床上也是用桂枝降逆比較多。但理論上應該是李白皮效果會更好,《別錄》言:“李皮,味苦大寒,主消,止心煩逆奔氣。”能專門治療奔豚。雖然是證,但為什麼不用柴胡?是因為柴胡劑是通過往上走來疏通經,奔豚需要降氣,所以要在小柴胡湯的基礎去柴胡,改用桂枝或者李白皮。從用藥結構上來分析,應該還有腰背強痛、拘急,虛,肝氣不疏等癥狀。此方現在很用,雖然現在很多神經疾病的人,但出現奔豚癥狀的人很。我臨床十多年好像只遇到1次,不太記得當時用此方效果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