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學在即,許多孩子并不到興,而是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理不適,如緒不穩定、張、懶散、逃避學習甚至出現不舒服,如頭疼、腹痛、食不振、過敏等。這或許是“開學綜合征”找上門了。雖然“綜合征”,但它并不是一個醫學上的診斷,而是對一些孩子返校前出現心不適的形象概括,大多數是適應變化的正常應激反應,但有些孩子出現過度恐懼、擔心、害怕,就屬于“學校恐懼”的臨床表現。

面對開學,不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會因明顯的“適應不良”而被家長帶來就醫。國家兒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醫院神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閆春梅告訴記者,在兒神心理科,開學前后會出現顯著的就診高峰。面對開學,不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會因明顯的“適應不良”而被家長帶來就醫。

開學綜合征的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生活節律的改變,放假時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不需要早起,也不需要在固定時間做特定的事,而返校伴隨著嚴格的日程安排,增加了時間力。二是環境的改變,從家里的慵懶、隨意,轉換到學校的勤、管束,還需要面對學業力。三是人際的改變,假期與親朋相、游玩十分放松,回到校園后可能要面臨來自老師、父母教育上的力,以及同學之間在各方面的競爭、比較等。假期安排與學校安排差異越大,孩子的適應難度就越大。

難以適應變化的學生通常有幾個特點: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比如假期不能做有效的時間和學習管理,放任自己玩樂,快開學了才著急忙慌趕作業等,多見于到家長溺的孩子;抗能力較差,面對力、挑戰,容易放棄、泄氣,不愿迎難而上;缺乏自信,或許是父母期高,總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對他們充滿負面評價,導致孩子自我評價低,經常躲避困難。

返校適應不良癥狀越明顯,越能反映孩子存在個、行為習慣上的問題,家長應給予更多關注,幫助糾正。開學綜合征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通常不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造太大影響。隨著孩子步校園、逐漸適應,癥狀會慢慢緩解并消失。若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沒有改善甚至加重,或造孩子社會功能損,就要及時就醫,尋求專業幫助。

針對癥狀較輕的學生,家長可以通過以下辦法促進其適應進程:合理化,告訴孩子“遇到變化時,所有人都有不適應,這是普遍現象,沒關系的”,以此減孩子的心理力和焦慮;調整作息,比如在開學前兩周就慢慢調回到上學時的起居時間;適當減娛樂活,尤其是手機的使用,相應地增加學習安排;悉環境,對于特別回避學校的孩子,可以提前帶他們到校園或周邊轉一轉,增加其對學校環境的悉度,有助減緒;聯系好友,如果孩子假期能與同學、伙伴保持往,比如一起參加戶外活、看電影、逛街,哪怕只是線上聯絡,也有助順利回歸學校;給予鼓勵,孩子狀態不好時,父母應幫著減,而不是施。建議家長多鼓勵、支持,減批評、指責,孩子做得好時要及時表揚,幫助他們順利渡過不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