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醒人們,2型糖尿病方藥西格列汀中檢出致癌質亞硝胺雜質NTTP,并要求患者嚴格控制每日用量。這一消息讓人回想起曾經的胃病良藥雷尼替丁。2019年,FDA發現多款雷尼替丁中含有致癌質N-亞硝基二甲胺(NDMA),長期服用可能致癌。2020年,FDA再次發布公告,要求立即召回并下架所有雷尼替丁藥。這讓許多糖尿病患者到擔憂,因為他們擔心降糖藥也可能檢出致癌質。

然而,FDA表示,短期每日攝NTTP不超過246.7納克,或長期每日攝不超過37納克,致癌風險較小。雖然尚不清楚西格列汀樣品中檢測到的NTTP含量,但考慮到FDA并未要求用該藥,應該遠低于可能致癌的標準,目前無需過于恐慌。

就像俗話說的“是藥三分毒”。任何事都有兩面,人參用錯了能奪命,砒霜用好了能救命。隨著藥應用時間的延長,既有可能發現新的、嚴重的不良反應,也有可能發現新的、卓越的治療價值。以阿司匹林為例,最初用來鎮痛、抗炎,后來發現其抗栓作用,為了心腦管病的“神藥”,全球年用量超過1500億片。近年來,阿司匹林的抗癌作用也不斷被發現。一項發表在《腫瘤學年鑒》上的薈萃分析表明,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將包括胰腺癌、肝癌在的消化道腫瘤發病風險降低22%-38%。另一項發表在《實驗醫學》雜志上的研究顯示,規律服用阿司匹林對頭頸部腫瘤患者延長生存時間有幫助。荷蘭的一項研究顯示,阿司匹林對結腸癌患者有益,能改善預期壽命。所以,藥既有可能致癌,也有可能治癌。

然而,并非所有藥都是安全的。長期使用某些藥可能存在或多或的致癌風險,因此需要引起警惕。例如,雄激素類藥含有對肝臟有損害作用的質,長期使用可能發肝癌。抗癲癇藥在長期過量服用時可能發惡腦瘤、肝癌和淋瘤。黃酮長期使用可發宮頸癌,乙烯雌酚長期使用可能增加子宮癌和腎上腺癌的發病風險。利平是常用的降藥,被WHO列3類致癌清單,長期使用可能增加患腺癌的風險。氯霉素長期使用可能發急病,我國已止在食品中添加氯霉素。

甚至一些抗癌藥,如果使用不當,也有可能致癌。例如,環磷酰胺是廣譜抗腫瘤藥,對白病和實瘤有效,但也被WHO列為一類致癌,總劑量大于36克時可能發淋瘤和白病。甲氨蝶呤是抗葉酸類抗腫瘤藥,主要治療絨上皮癌、惡葡萄胎和急病,同時也是WHO公布的三類致癌,長期使用有潛在增加皮癌、鼻咽癌和宮頸癌的風險。

甚至一些中藥,如果使用不當或濫用,也可能增加患癌風險。雄黃主要分是砒霜,屬于世界衛生組織聲明的一類致癌,可致皮癌、肺癌等。因此,在使用中藥時,需要非常慎重,并采取特殊的炮制方法來降低毒

總之,藥有兩面,既有治療作用,也有潛在的毒。在使用可能有潛在致癌作用的藥時,一定要在醫師指導下,嚴格控制劑量和服用時間。同時,需要警惕長期使用某些藥可能存在的致癌風險,特別是雄激素類藥、抗癲癇藥、黃酮、乙烯雌酚、利平、氯霉素和一些抗癌藥。在治療中,應據風險獲益比來進行選擇,盡量避免使用可能有較高致癌風險的藥。同時,中醫在使用藥時也非常注重降低毒,并且推崇“無毒抗癌”的理念,以確保治療效果最佳,同時最大限度地減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