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活到多歲才算是長壽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認為活到100歲才算是壽終正寢,也有人認為活太久并不一定是好事,活到九十歲就行了。老百姓習慣用年齡來衡量長壽的標準,殊不知,長壽的標準其實非常嚴格。活到多歲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同樣重要。

舉個例子,同樣是兩個八十歲高齡的老人,一個朗,神抖擻,到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也沒什麼大病,都八十歲了還健步如飛,這樣的老人不僅活得更有質量,而且減輕了子的負擔,稱得上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相反,再來看另一個老人,雖然八十歲了,但是已經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飽、糖尿病、冠心病、腦梗等種種疾病的困擾,每個月吃藥就得上千,這樣的老人即便活著也談不上生活質量了,更何況家人的負擔更重,有句話久病床前無孝子。顯然,前者更符合長壽的標準。

長壽并不僅僅是年齡的問題,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同樣重要。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的都會衰老,呈現退行改變。年輕的時候大腦反應很快,接新知識的速度很快,但是當步老年,大腦的反應會逐漸變差,記憶力下降,學習能力下降,很多老人甚至飽老年癡呆的困擾。心肺功能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導致力減退。

此外,骨骼、牙齒、眼睛、胃腸道等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的衰老讓我們更易罹患慢病,也會讓我們的生活質量下降。即便現代醫學很發達,有些疾病已經不再是絕癥,但是很多老人依然依賴藥維持生命,他們的生活質量非常差,甚至到活著太痛苦,不如死去。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的77.9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員在《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到2035年,中國人的預期壽命可能增長到81.3歲。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七十歲。然而,長壽并不僅僅是年齡的問題,而是關乎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不逾矩。”這句話表達了人生不同階段的心態和心境。然而,現在的社會條件下,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七十歲,按照最新的數據,能活到78歲的人已經算是有福氣了。

每個人都會老去,但是究竟該如何優雅地老去呢?如果從年輕的時候就養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長期吸煙酗酒、熬夜、暴飲暴食、缺乏運、缺、嗜食垃圾食、常常被糟糕的緒左右,那麼等到老了,必然會被各種疾病所困擾,優雅地老去將為一種奢。一個人是否能長壽,取決于年輕時種下了什麼樣的種子。長壽更像是一顆果實,年輕時保持的好習慣越多,等到老了果實可能越滿;相反,年輕時保持的壞習慣越多,等到老了果實可能越干癟。

因此,長壽并非僅僅是年齡的問題,更關乎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我們應該注重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關注心健康,以優雅的姿態迎接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