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劑是一種常見的臨床藥,被廣泛用于預防和治療兒佝僂病、老年人骨質疏松癥,以及過敏疾病、腎結石、慢腎臟病礦質和骨異常、低鈣癥等多種疾病。目前市場上的鈣劑可以分為四類:無機鈣、有機鈣、天然鈣和新型鈣。
天然鈣是通過高溫煅燒牡蠣殼制得的混合,主要由碳酸鈣和氫氧化鈣組,本質上屬于無機鈣,沒有其他生活。而新型鈣是由氨基酸螯合鈣、鎂、鋅、銅、錳、釩、硅、硼,磷酸氫鈣,抗壞酸鈣,維生素D3等多種分組的復方制劑。需要注意的是,許多鈣鹽是水合。
在選擇鈣劑時,需要注意鈣鹽的水溶。水溶鈣鹽的水溶與胃腸刺激無關,而極易溶于水的氯化鈣對胃腸道的刺激最大。碳酸鈣不溶于水,只在胃酸中有較高的溶解率,因此胃酸缺乏的病人不宜選用碳酸鈣。胃酸缺乏的病人可以考慮選用水溶好的鈣劑,如醋酸鈣、酸鈣、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鈣等。通常認為難溶的鈣鹽更容易引起便。而復方氨基酸螯合鈣中的鈣及多種微量元素與氨基酸形螯合,避免了金屬離子與碳酸、磷酸或氫氧離子結合形沉淀,因此不會引起便等不良反應。
另外,在選用鈣劑時,還需要注意鈣鹽中的酸。碳酸鈣與胃酸發生中和反應,會生二氧化碳,可能引起噯氣。而枸櫞酸鈣和醋酸鈣作為補鈣劑,可能會促進鋁和鉛的吸收,不利于鋁和鉛從排出,對維護骨骼和神經系統的健康存在負面效應。相對而言,碳酸鈣作為補鈣劑可能更為安全。此外,碳酸鈣和醋酸鈣可以與食中的磷酸結合不易吸收的磷酸鈣,用于治療高磷癥。
鈣劑的最佳服用時間與用藥目的有關。對于骨質疏松癥,建議餐后1~1.5小時口服,因為食可以促進胃酸分泌,有利于鈣劑的溶解和吸收。而對于高磷癥和高草酸尿,建議在餐時或餐后即刻口服,因為鈣可以更有效地與食中的磷、草酸結合,降低磷和草酸的吸收。
總之,選擇適合的鈣劑需要考慮鈣鹽的種類、水溶、酸以及服用時間等因素。鈣劑在不同疾病的治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過量服用鈣劑可能會增加心管事件的風險,因此需要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