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腎臟疾病領域存在一個誤區,即尿蛋白定量降至1g以下就足夠,不必追求低于0.5g。然而,在0.5-1g的尿蛋白范圍,很多患者對此不以為意,不予治療。他們常常告訴我:“看病的時候,醫生說1g以下就差不多了。”過去,我們確實采用了“低于1g則達標”的標準,因為當時沒有0.5g以下的證據支持。2012年DKIGO發布的指南在當時確實推薦1g以上才需要治療。盡管在下方附帶了一條0.5-1g之間也可以治療的低級推薦,但人們普遍認同了1g的標準。然而,隨后的研究數據逐漸涌現。

一項歐洲大型研究納了1147例IgA腎病患者,按尿蛋白水平分為4組,追蹤觀察腎臟存活率。結果顯示,10年后,尿蛋白0.5-0.9g范圍的患者腎臟存活率約為83%,即17%的患者進展至尿毒癥。相比之下,尿蛋白1-1.5g范圍的患者,尿毒癥發生率約為23%。據這個速度推算,20年后,尿蛋白0.5-0.9g范圍的患者,將有約34%的患者進展至尿毒癥。這個數據使得KDIGO認識到以前的推薦不夠合適,特別是對于年輕患者來說。因此,新版指南(2021版)修改了尿蛋白目標值,將其調整為0.5g以下,并強烈建議采用這個標準。

尿蛋白在0.5-1g范圍是否會發展尿毒癥,涉及到概率問題,而概率是不確定的。據KDIGO指南,尿蛋白水平達標且控制良好的患者,腎功能下降速度可大大減緩,甚至接近正常腎臟的衰老速度。然而,據南京市腎小球腎炎登記的數據,僅有19.7%的IgA腎病患者達到低于0.5g的尿蛋白標準,顯示許多患者仍在以相對較快的速度發展。這種局面的形源于“降回1g就沒事”的錯誤觀念固。這一錯誤觀念必須得到糾正,讓患者理解追求更低的尿蛋白水平對腎臟健康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并追求低于0.5g的尿蛋白水平,以保護腎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