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醫院江西醫院(江西省兒醫學中心)功為一名發育髖關節位的患兒進行了超聲引導下閉合復位手,并且該患兒在治療后恢復良好。這位患兒名康康(化名),年僅6個多月,在2月前被發現雙側紋不對稱,經當地醫院診斷為發育髖關節位。康康的家屬經過多方打聽,最終選擇前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醫院江西醫院尋求醫治,醫院的醫療業務副院長宿玉璽為其看診。

宿玉璽在對康康進行查及檢查后,確定其為左側發育髖關節位,并為其制定了個化的治療方案,包括左側髖關節位手法復位、左側髖關節松解和人類位石膏固定。在手過程中,宿玉璽采用了改良的方式,通過超聲實時監控患兒髖關節的閉合復位況,實現了實時監控和態觀察,避免了傳統使用C臂機視檢查所帶來的患兒放,提高了手的安全和有效

發育髖關節發育不良(DDH)是兒常見疾病之一,包括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半位及髖關節位。該疾病的發病率在0.1%-0.4%之間,早期發現和治療是治療的關鍵。患兒可通過觀察雙側大部紋路的不對稱、一側下肢活、髖關節部位可聞及彈響聲、雙下肢不等長、走路晚、步態異常等癥狀來早期識別發育髖關節發育不良。對于出生后4-6周臨床格檢查或存在DDH高危因素的患兒,建議進行髖關節超聲檢查,超聲檢查是診斷發育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重要手段。對于6個月以上的兒,建議進行髖關節X線檢查。

如果發育髖關節發育不良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導致步態異常、髖關節功能障礙等問題,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和生長發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療的原則,因為出生后髖關節仍在不斷發育,所以一些非手治療方法在早期發現后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6個月以的寶寶,可以使用支或挽進行治療,最常用的是Pavlik吊帶或Tübingen支。對于6-18個月的有半位或位的寶寶,可以采用髖關節閉合復位和人類位石膏固定的治療方法。對于18個月以上的寶寶,由于年齡偏大,非手治療的效果有限,需要況制定相應的手方案。

為了寶寶的健康,建議到正規醫院進行發育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篩查,并在確診后帶寶寶到小兒骨科專科就診,接化和準的治療方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醫院江西醫院骨科專業組依托本部骨科國頂級的專家團隊,提供各種常見的骨科疾病的診治,包括先天馬蹄翻足、發育髖關節發育不良等。醫院的骨科專家宿玉璽、陳凱和嚴格等都富的臨床經驗和科研能力,致力于為患兒提供最好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