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國際慢粒細胞白病(簡稱“慢粒”)日。作為白病家族中的一員,慢粒被認為是一種“幸運”的白病,因為它是一種可治愈、可控制的慢疾病,可以通過規范治療實現停藥“治愈”。為了幫助更多的慢粒患者正確了解這種疾病,并全面了解慢病管理的相關知識,重慶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病醫學中心在第12個“國際慢粒日”到來之際,在該院門診部舉辦了“傾城之力·為粒而戰”慢粒日病友聯誼會。通過健康講座、知識問答互、義診咨詢等活,助力慢粒患者過上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此外,通過“新橋醫院微信視頻號”線上直播與患者互流,吸引了近50000人次的在線關注。

新橋醫院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曦教授介紹說,慢粒是慢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也是我國慢病的主要類型,約占慢病的70%。全球的發病率為每10萬人中有1.6-2人,國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10萬人中有0.36-0.55人會患上慢粒。隨著醫療技的提高,曾經需要靠造干細胞移植來延長生命的患者,現在可以通過藥治療來控制慢粒,使其為一種慢病。為了更好地進行慢粒患者的慢病管理,新橋醫院病醫學中心立了“重慶慢粒協作組”。目前,僅在該院登記隨訪的慢粒患者就已經超過1500人,為西部地區最大規模的慢粒患者群之一。

在患者教育活中,新橋醫院病醫學中心主任助理文欽副教授和主治醫師分別進行了《慢粒疾病知識及治療現狀》和《慢粒患者無治療緩解停藥》的科普講座。文欽副教授提醒大家,“慢粒”疾病的發展緩慢,早期沒有任何癥狀,患者最早出現的自覺癥狀僅為疲倦、乏力和多汗,這些癥狀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很有人會將其當回事,因此很容易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專家指出,常規檢查是發現慢粒的關鍵第一步。許多患者是在檢或就醫進行常規檢查時發現自己的白細胞計數升高,從而偶然發現慢粒。還有一部分患者是因為脾臟腫大而被發現的。文欽副教授特別提醒說,雖然慢粒患者通過藥治療可以實現緩解停藥,但一些長期服藥的患者容易掉以輕心,覺得狀況好了就不及時服藥和復查,甚至擅自減藥或停藥,導致無法達到穩定的藥濃度,這種況很容易導致耐藥,最終不能真正緩解疾病。專家特別提醒慢粒患者要定期在醫生指導下復診,規范用藥,據病科學合理地制定停藥方案,以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恢復到健康人群一樣的生活狀態。

(原文共459字,重寫后共4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