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師和小王坐在一間安靜的書房里,過樹葉灑在書桌上。謝老師拿起一本書,對小王說:“學習中醫基礎理論,首先要明白‘學’和‘背’的重要,理解中醫理論想表達的觀點。很多同學在學中醫時,還沒把一些基本觀念弄明白,就用自己的理解去胡思想了,這樣只會讓自己陷迷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小王認真地聽著,不時地在筆記本上做記錄。謝老師繼續說:“古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大家一定要先把該學該背的概念給學扎實,再去深思考。其次,要重視建立自己的中醫知識系,以便將來臨床使用。”謝老師接著講解了中醫理論的基本觀念,包括臟腑功能的認識觀、生理、病理的互證觀、以象測臟的推斷觀、取象比類的求證觀、知常達變的認知觀、形神合一的統一觀、天人相應的自然觀、以五臟為中心的整觀、文理服從醫理的解釋觀和醫理服從臨床的驗證觀。李可又說:“中醫的現狀足令人憂慮的。常見不中醫大學生,走出校門即對中醫喪失了信心,而改從西醫。個別中醫碩士、博士厭倦中醫,另找出路;青年中醫不敢用經方治病,用西醫的觀點套用中藥,見急癥、重癥,避之唯恐不及;大部分中醫院放棄了急癥陣地,連省級中醫研究院的病床上也吊滿了輸瓶……凡此種種,令人目驚心!”(見《李可經驗專輯》)先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和方劑學,后實踐小王聽得津津有味,他問:“謝老師,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呢?”謝老師回答:“首先,要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和方劑學等方面的知識。其次,要結合臨床實踐,學以致用。中醫理論基于長期的臨床實踐,是一門完備的學科。我們始終強調學以致用,臨床實踐才是中醫的靈魂。”謝老師又給小王講解了如何學習中醫診斷學、中藥學等方面的知識。他說:“中醫診斷學主要是聞問切,要學會運用這些方法進行病位的定位。而學習中藥學時,要從三個維度進行學習:學習書本上的中藥學知識、學習中藥學的藥理知識,并把前兩種知識應用于臨床病案。”老中醫李可對中醫現狀是憂慮的:“今日之中醫界,老一輩人日漸稀,青年一代又難以為繼,前途不容樂觀。很可能未來的中醫境,將返到 20 年代廢醫存藥的境地。一線希,就看你們青年一代力挽狂瀾了!”(見給弟子徐汝奇的信)學中醫可以先從《黃帝經》開始學小王又問:“謝老師,大家都說,學中醫從《黃帝經》開始學,為什麼《黃帝經》在中醫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呢?”謝老師微笑著點頭,開始解答小王的問題:“小王,你問的很對,確實,《黃帝經》在中醫歷史上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黃帝經》在中醫歷史上有4個第一。”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經》。《黃帝經》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巨著,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黃帝經》是第一部現存中醫理論經典。謝老師,接著說:“首先,它是第一部現存中醫理論經典。人類出現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治的方法,所以醫療技的形的確遠遠早于《黃帝經》。但中醫學作為一個學系的形,卻是從《黃帝經》開始的,所以《黃帝經》被公認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學形以后,就庇佑著中華民族,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中華兒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沒有中醫、沒有《黃帝經》的中華民族,是難以想象的。”《黃帝經》是第一部養生寶典。小王點頭表示理解,接著問道:“那麼,除了是中醫理論的奠基之作,還有其他方面嗎?”謝老師笑了笑,說:“當然有。《黃帝經》不僅僅是醫學經典,它還是第一部養生寶典。《黃帝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藥的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它強調了預防勝于治療的觀念,提出了養生的方法和原則,讓人們懂得了怎樣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的健康。”小王默默地記錄下這些信息,接著問:“還有其他重要的思想嗎?”謝老師點點頭,說:“當然,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黃帝經》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治未。’‘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說,假如一個人的肝臟出了問題,不要只治療肝臟,還要從其他未生病的臟著手。肝屬木,腎屬水,水生木,心屬火,木生火。所以也要從腎臟和心臟上著手治療。而‘不治已治未’的意思是說,假設一個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問題,造了混,不要只解決當前的混,而要從造的原因和混將會導致的后果著手。簡單地說,就是把前頭和后面兩端解決,中間的那段麻煩也就不存在了。”小王略顯茫然地點點頭,對這些深奧的思想到有些不知所措,但仍然堅定地繼續記錄下來。然后,他問:“還有其他方面嗎?”《黃帝經》是第一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謝老師繼續解釋:“當然,還有一點,這也是我特別喜歡的部分。《黃帝經》是第一部關于生命的百科全書。《黃帝經》以生命為中心,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它不僅僅是醫學的經典,更是對生命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小王聽后,對《黃帝經》的重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慨地說:“謝老師,我真的很慶幸能夠為您的學生,每次向您請教都能學到很多寶貴的知識。”《黃帝經重點50句》《黃帝經》的養生之道:不時神。小王又說道:“謝老師,我家里都有老人,我想給家里老人講講養生之道?”謝老師說:“沒有問題,我今天教你一個《黃帝經》的養生之道,不時神。”小王滿意歡喜。謝老師說:“不時神,《黃帝經》在談到人如何衰老時,明確指出:‘不時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這里的‘半百而衰’,即是過早衰老,而引起衰老的關鍵原因就在于‘不時神’。,駕、控制的意思。時,善也,不時神,即是指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神。為貪圖一時的快樂,違背生活規律而取樂,則有害于心健康,促使人過早衰老。”小王認真地記錄下這些話,然后問道:“那麼,如何才能時時神,保持神的平衡呢?”謝老師微微一笑,回答道:“中醫認為,如果神耗散不能守持于就會引起衰老,原因是在于‘神者,氣也’,意思是氣是神的質基礎,大量、過分地耗散神,可以使氣損耗,從而產生衰老。事實證明,一個經常大哭大鬧、喜笑過度的人,是不會長壽的。有道德修養的人,必須時時、事事做到控制自己的神,冷靜、客觀地理各種事。對于任何重大變故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都要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和達觀的世態度,順應事的自規律去解決問題。安者,對外界各種事的刺激順其自然而適應;和者,對外界事的反應要順之而去,千萬不要為各種瑣事傷了腦筋、費盡了心機、挖空了心思,這點對于老年人尤為重要,不妨‘難得糊涂’一點。”小王聽得神,他到這些話語深奧而至理明確,恍若一盞明燈照亮了他的心靈。高下不相慕的平衡之理。小王又問道:“謝老師,《黃帝經》是不是還有一句‘高下不相慕’,但我對它的理解還不夠深刻?”謝老師微微一笑,點了點頭。他開始解釋:“‘高下不相慕’,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養生格言。它的意思是,人們在社會中地位各不相同,有高有低,但無論你于什麼地位,都不應該去嫉妒、羨慕別人,而是應該安于本位,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力。這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心的平衡。”小王認真地記錄下謝老師的話語,然后追問道:“那麼,謝老師,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做到‘高下不相慕’呢?我總覺得很難擺嫉妒和羨慕的緒。”謝老師思索片刻,然后答道:“在現實生活中,要做到‘高下不相慕’確實是一項挑戰。但首先,我們需要意識到,嫉妒和羨慕是消耗力的緒,它們會讓我們到焦慮、不滿和不快樂。所以,首要的一步是學會自我調節緒,接自己的不足,同時也要珍惜自己的長。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無論社會地位如何。”小王認真地做了一些記錄,然后問道:“謝老師,您能給我一些實際的方法,幫助我克服嫉妒和羨慕的緒嗎?”謝老師點了點頭,接著說:“當你到嫉妒或羨慕時,可以嘗試通過思考和行來化解這些緒。首先,思考自己的目標和愿,然后制定計劃,努力朝著這些目標前進。這樣可以讓你將力集中在自己的長和進步上,而不是一味地比較和嫉妒他人。另外,要學會恩,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不要一味地追求更多。最重要的是,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共同長,互相支持,而不是競爭和嫉妒。”小王聽完后,深思慮,覺得這些方法非常實用。他再次記錄下這些建議,并說道:“謝老師,謝謝您的指導,您說的我記下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