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病在太則汗之,在明則泄之,在則和之。三合病,治之奈何?《傷寒論》第219條(宋本)出白虎湯一法,以治明胃熱熾盛為主者。雖為后世之師,然臨證遠不能令人滿意。若遇太明、證悉當兼顧者,即非張機之法所宜。

安康著名老中醫、主任中醫師葉錦文老先生,遇此常將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白虎湯或承藥氣湯合為一方,巧妙化裁,每收鼓之效,名曰“一把抓”。誠為治傷賽可之一良法。百余從葉老之訓,取陶華《傷寒六書》“柴葛解湯”為用,并參程氏《醫學心悟》“柴葛解湯”變法,效亦捷。是方屬辛涼解表之劑,有解清熱之功,愚意以為其乃治三合病之良方。

方用柴胡、葛、甘草、黃苓、羌活、白芷、芍藥、桔梗、石膏、生姜、大棗。方后用法云“無汗、惡寒甚者,去黃苓加麻黃;冬月宜加,春宜,夏、秋去之,加蘇葉。”程氏方去羌活、白芷、桔梗、石膏、生姜、大棗,加知母、貝母、生地黃、牡丹皮而,心煩加淡竹葉,請語加石膏,主治春溫夏熱之病。

綜觀陶程二方,豈不正合投麻黃湯、桂枝湯、白虎湯、柴胡湯合方之旨?若兼腑實,復參以大黃、芒硝之屬,堪稱“一把抓”。

嘗治一中年馮某時值春令,西醫診為“上”,用青霉素、鏈霉素近1周罔效,惡寒壯熱(溫39°C),無汗,心煩懊憹,日哺加劇,頭疼痛,咳嗽有痰,口苦咽干,咽疼痛,嘔惡不思飲食,大便數日未行,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而浮數。此三合病,治當解表清里、和解退熱。予柴葛解湯化裁:柴胡9g、葛9g、麻黃4.5g、桂枝9g、白芍9g、黃芩9g、半夏9g、石膏30g、知母9g、酒大黃9g、桔梗9g、甘草4.5g、生姜3片、大棗4枚3劑,諸癥若失。

竊聞三合病,不獨見于傷寒,溫熱衛氣同病亦非鮮見。陶、程二方即為溫熱病而設。舉凡重冒、流行冒、上呼吸道染,以及流行腦脊髓炎、流行乙型腦炎初期等常見其候。柴葛解湯不失為較好的基礎方。謹陳管見,以為引玉之磚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