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是一位34歲的,被診斷為梅核氣。之前使用了經前醫用《金匱》半夏厚樸湯,但已經服用了三次,卻沒有任何效果。觀察的脈搏弦,舌苔水滴。據這些表現,可以判斷是水氣上沖,咽被水寒所痹塞,而非痰氣的癥狀。因此,醫生決定使用桂枝、茯苓、白、炙甘草等藥治療,連續服用五劑后,患者的咽通暢,病已經痊愈。

對于半夏厚樸湯無效的原因,醫生解釋道,半夏厚樸湯是用來治療痰氣上凝的痹。而苓桂甘湯則適用于治療水氣上沖的痹。在這個案例中,脈搏弦、舌苔水是水氣上沖的表現,被誤診為痰氣。因此,誤以為“脈沉”是痰氣的特征,實際上,沉是水寒病癥的反映。據《臨證指要》和《經方直解》的論述,可以將苓桂甘湯的“脈沉”理解為“脈沉弦”。這個方劑主要治療婦出現“咽中如有炙臠”的癥狀,即咽有異,無法吐出或咽下,導致堵塞和不適,又稱為梅核氣。該方劑能夠消除郁結化痰,理氣開結,是治療這種疾病的良方。

在這個案例中添加桂枝的作用是下氣降逆散結。據《神農本草經》的記載,桂枝有三種作用,一是補中益氣,二是降逆下氣,三是散結行氣。而言,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中的桂枝可以溫補心氣,桂枝湯、小建中湯中的桂枝可以健脾胃以增強中氣。而在桂枝加桂湯、苓桂甘湯等方中,桂枝又能降逆下氣以平抑沖。在桃核承氣湯中,桂枝能夠散結行氣以治療蓄。臨床實踐證明,對于梅核氣這種痰氣郁的疾病,若苓桂甘湯單獨使用效果不佳,加上桂枝常常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這個案例中添加桂枝是為了散結氣、降逆氣的功效。

梅核氣是一種表現為中有梅核梗阻,無法咳出,無法咽下的疾病,患者在吞咽口水時明顯到不適,但吞咽食時沒有異常甚至有緩解,檢查咽部或鄰近未見明顯病變。目前,梅核氣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質量。然而,西醫治療此病效果不佳,而中醫藥尤其是經方治療該病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張仲景認為梅核氣的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肺、膽,多因飲食不節、志不暢、外等因素引起,核心病機是脾胃升降失和,胃氣不降。臨床上梅核氣常伴有腹脹、噯氣、反酸、心悸、悶、口苦、便溏等癥狀,據張仲景的治療原則,延出了多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苓桂甘湯是治療梅核氣的有效方劑,我們先來看看《傷寒論》原文。據原文,苓桂甘湯主要適用于心下有痰飲,脅支滿,目眩等癥狀。對于短氣伴微飲,應該從小便手治療,苓桂甘湯也適用,而金匱腎氣丸也是主要治療方法之一。苓桂甘方的組為:茯苓四兩、桂枝三兩、白三兩、甘草二兩。通過仔細觀察原文,可以發現每一條文中描述的癥狀都是自下而上遞進的。確實,苓桂甘湯的適應癥之一就是水氣上沖。《傷寒論》原文已經提示,苓桂甘湯的主要治療對象是心下有痰(停)飲,或心下水飲逆而上沖的況。據原文可以得出,其主要適應癥依次是:頭暈目眩,氣上沖,心下逆滿,脅支滿,心下,短氣。由于氣上沖導致的心下逆滿、心下、脅下痛、氣上沖咽脅支滿、目眩、心悸悶等一系列癥狀。臨床上也可能伴有小便不利、目赤、耳鳴等癥狀。苓桂甘湯主要針對的是心下有水停滯,水氣上沖的癥狀,需要注意的是上沖有水和氣兩種況,不可濫用。而面黧黑、水斑、脈沉或沉弦、水舌等都是有水氣特異的指征。起則頭眩、脈悸以及心下振水音都是辨證要點,需要仔細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