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高尚,醫湛。這是我多年來作為醫生一直秉持的原則。只有醫德和醫兼備,才能真正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即使一個醫生技再高超,若沒有醫德,那麼即使披上袈裟也無法掩蓋他們的貪婪本

在我進醫院之前,曾在一家醫院工作,這是由朋友介紹給我的。起初,我以為這是他的好意幫我找工作,但沒過多久,我就發現了醫院部的一些不正當行為。

有一天下班時,我巧遇到了朋友,我們一起聊了起來。他告訴我:“有時候,人不能太在意良心,現在正是賺錢的好時機,不要太擔心良心的問題。你看,你在醫院里每周都是排名最后的,這不好。”

我說:“作為醫生,我們可以賺錢,但不能賺取良心的代價。就像那些本來可以用中藥治愈的疾病,本來可以避免手的疾病……現在這些都變了等價換的商品,而醫生卻了利益的掠奪者。”

這樣下去,還有誰會相信醫院?還有誰會相信中醫?回想起之前遇到的一位患者,他在檢中發現了膽囊息。起初他并沒有在意,但后來復查時發現膽囊息數量增多,最大的達到了4毫米。

他在醫院接了手治療,后五個月,病再次復發。他再次去醫院就診,醫生依然建議他進行手切除,但患者不愿再次刀,于是轉而尋求中醫治療。

患者右側部疼痛,油膩或飽餐后右上腹及右肩部疼痛。干,飲食正常,睡眠和排便也正常。通過問診和觀察,我判斷出患者患有痰瘀互結、膽腑郁熱的病癥。因此,我采用利膽消郁、堅散結的治療方法。

我開出了柴胡、烏梅、莪、郁金、苣、貓爪草、金錢草等藥方。患者服藥半個月后再次進行彩超檢查,結果顯示膽囊壁整,無膽囊息。患者到非常驚訝,甚至懷疑檢查結果是否有誤,于是又去了另一家醫院進行檢查,結果同樣顯示無膽囊息

所謂的息,實際上是由痰濁和瘀相互包裹形的,就像面團一樣越滾越大,最終變壞死組織和惡腫瘤,其中包含了無法代謝的垃圾和負面緒。

在中醫看來,膽囊息只是一種疾病,而在西醫看來,不同部位的息被分別命名為鼻息、直腸息、胃息、膽囊息、聲帶息等。我所開出的方劑以柴芩溫膽湯和消瘰丸為主,旨在利膽消郁、堅散結。

柴芩溫膽湯最早見于《外臺要》,其中含有生姜四兩,以溫膽為主。在這個基礎上,我加了柴胡、黃芩等藥,以解決膽腑的郁熱問題。

消瘰丸則來源于《醫學心悟》,原本用于治療肝腎虧引起的瘰癘,因此得名消瘰丸。它有清熱滋、化痰散結的作用。

方劑中還使用了烏梅、苣、郁金、貓爪草、金錢草等藥,主要目的是增強堅散結的效果,從本上治療病因。

中醫現在的境況并不如以前,仍然存在著許多中醫黑,對中醫不了解卻隨意批評,導致相信中醫的人開始質疑,不相信中醫的人依然不信任,中立的人則觀不前。

這種局面讓我到痛心,但我又無能為力。我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無法改變這種況。因此,我只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堅持自己的原則,一人來找我看病,我就全力以赴;十人來找我看病,我也會全力以赴。直到我無力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