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目前有大約80%的疾病臨床診斷是通過醫學影像輔助檢查后得出的。醫學影像檢查對于早期疾病的篩查和病監測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常見的影像學檢查項目包括B超、X、CT和磁共振,其中部分項目也是檢必查項。然而,對于一些檢者來說,他們可能會產生疑:這些檢查都是“拍片子”,為什麼要區分不同種類?而且,是不是越貴的檢查項目就越好?

央視網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合作推出了“讀懂檢高頻詞”系列科普,旨在帶領大家迅速了解所有檢知識點。在本期節目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醫學科副主任蔣潔與放科醫生郭歌詳細解讀了B超、X、CT和磁共振四種影像學檢查項目的區別。兩位醫生建議,選擇何種檢查項目,要據個人需求和癥狀進行綜合選擇,價格并不一定代表質量。

超聲檢查使用超聲波,能夠看到人管、心臟、心管系統、肝膽胰脾腎等重要的生命。與其他檢查相比,超聲檢查沒有輻,因此在產前檢查中非常合適且安全。此外,超聲檢查所用的儀相對較小,可以靈活應用到各個場景,并且是一個實時態顯像,能夠隨時隨地看到多角度、多平面的像。

B超在醫學中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幾乎可以檢查到人的各個部位,包括頭部、全管、心臟、心管系統,以及肝膽胰脾腎等。此外,甲狀腺、腺等也是常見的檢查部位,都可以通過B超檢查進行基本的篩查工作,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健康。

X和CT的像原理相似,都是利用X線進行像。X線主要用于部、脊柱和關節退行疾病的常規檢查,而CT則能夠將肺和骨頭顯示得非常清楚,但是這兩種檢查都含有電離輻

相比之下,磁共振像的原理更加復雜,但其優點是可以多參數像,每一種參數都能夠反映特定的信息,因此對疾病的診斷更為全面,而且沒有電離輻。然而,磁共振的缺點是價格較高,時間稍長,以及在檢查時會有噪音。

在日常臨床工作中,醫生會據患者的病、檢查部位和目的等因素選擇最合適的影像學檢查方法。X像速度快且價格較低,適用于部、脊柱和關節的常規檢查。CT則更適用于對肺部、骨關節進行更細致的觀察。而磁共振的組織像更為優秀,因此對于大腦脊髓、腹盆腔的一些臟結構、椎間盤、、關節的骨、韌帶等等,顯示會非常清晰。

檢過程中,主要涉及到放科的兩個檢查,主要是部的X線和部低劑量CT,這兩個檢查的主要目的是進行肺癌的篩查。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位的惡腫瘤,因此肺癌的篩查和早期診斷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死亡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據指南推薦,40歲以下的人群建議進行部X線檢查,而對于高危人群,尤其是有吸煙史、職業致癌質暴史等因素的人群,則建議進行部低劑量CT進行肺癌篩查。

總之,醫學影像檢查方法各有優勢和適用范圍,選擇何種檢查項目應據個人需求和癥狀進行綜合選擇,高價不代表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