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水是煎煮中藥常用的溶劑。雖然我們現在大多是用自來水,但醫圣張仲景在煎藥時使用了多種不同的水,可見現今我們用水反而不像古代那樣講究了。本文將帶領大家一起研究學習仲景選用水的經驗。

醫圣張仲景在煎藥時選擇水的經驗非常富。以下是他據藥質和治療目的選擇的幾種不同的水:

1. 普通井水:這是張仲景方中最常用的溶劑,相當于現今的自來水。主要目的是溶解藥的藥效質,以治療疾病。

2. 井花水:即凌晨自井中汲取的第一桶水。這種水味甘、平、無毒,有清熱的效果。適用于煉制藥石,宜煎補藥及一切痰火氣藥。

3. 泉水:即地下或山石中涌出的水。這種水味甘、寒涼,下熱氣,利小便,有清熱、養的功效。在一些方劑中,使用泉水煎藥可以增強其清熱、利尿的作用。

4. 東流水:指江河溪澗的流水。這種水被認為快速、順暢,適用于通關下膈的功效。在一些方劑中,使用東流水煎藥可以增強其引飲下行的作用。

5. 潦水:即積存的雨水。這種水味薄而不助熱,適用于煎調脾胃、去熱的藥。然而,由于水質可能到污染,現代已不再使用潦水煎藥。

6. 甘瀾水:這種水可以增加藥效質的溶出。據張仲景的描述,甘瀾水是通過將水置于大盆,并用勺子揚,水上出現珠子相逐來制作的。甘瀾水被認為是一種甘而輕的水,不助腎氣而益脾胃。

7. 麻沸湯:即滾沸的開水。在一些方劑中,使用麻沸湯漬可以增強藥效質的溶解和提取效果。張仲景的這一做法可以避免藥效質長時間煎煮發生水解而降低藥的療效。

通過挖掘醫圣張仲景的用藥經驗,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水的選擇非常講究。他據藥質和治療的目的選擇不同的水來煎煮藥,以增強藥效的溶解和提取效果。這些經驗對于現代中藥研究和應用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聲明:本文僅作知識分,不構對任何藥或治療的推薦和推廣,不能代替專業醫生的醫療建議。如有診療需要,請咨詢和聯系正規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