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咸寧市《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定向委托培養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神,自2018年開始實施村醫計劃以來,通山縣共委托定向培養了150名大學生村醫,其中85人已畢業并充實到村衛生室。這一舉措切實加強了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筑牢了基層衛生網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黃沙鋪鎮西莊村的半山腰上,有一棟三室一廳的房子,這就是西莊村的衛生室。每天早上8點,大學生村醫張小準時打開村衛生室的門,等待村民前來就醫。去年4月,衛生室的老村醫退休后,張小正式上崗。村民孟凡學是一位雙截肢的老人,最近一直到牙疼和手麻。經過仔細詢問后,張小為老人進行了針灸治療。他告訴孟凡學,針灸對于牙疼、頭疼和冒的治療效果都非常顯著。送走了幾個到衛生室看病的村民后,張小背著藥箱和檢查儀前往農戶家里進行隨訪。他每天通常要隨訪20-30戶,這份工作一開始不悉的時候非常辛苦,但是現在對每戶人家都比較悉了,覺輕松了許多。

張小從小就立志要當醫生。他出生在西莊村隔壁的一個小山村,高中畢業后,被招收委托湖北科技學院臨床醫學專業進行大學生村醫定向培養。2021年7月畢業后,他為了一名鄉村醫生。到崗后,張小的第一件事就是隨訪村民,記下他們的健康狀況,建立村民健康檔案,并留下電話號碼,方便村民有需要時隨時聯系他。如今,西莊村的大部分村民不再需要去鎮里或縣城就醫,因為在村門口就能解決問題,即使在嚴重況下,一個電話過去,張小也會上門服務。

西莊村大部分村灣位于山上,山高路陡,住戶分散,一次遍訪需要花費兩三天的時間。為了方便上門隨訪和監測,收集檔案資料,張小貸款買了一臺車,上午在衛生室坐診,下午則進村走訪。他表示,在鄉村工作,大部分都是高齡化的留守老人,他們上存在許多基礎疾病,并且非常孤獨與寂寞。除了給他們治療一些普通的疾病外,他更多地陪他們聊天。

在大路鄉的楊獅坑村,一大早,大學生村醫余春秋背上藥箱,沐浴在晨曦中,來到了78歲的宋家進行隨訪。檢查完畢后,叮囑老人要按時按量服藥。余春秋通過定向培養畢業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楊獅坑村,擔任村醫。半年來,已經進行了374次各類重點人群的隨訪,進行了431次健康檢,用勤默默地守護著全村群眾的健康之門。對于一些特殊的病人,每周至會進行一次上門隨訪。剛職時,余春秋也有一些顧慮,但隨后發現衛健部門考慮得非常周全,不僅提供了崗前培訓,還安排了老村醫帶著工作,讓更有信心為村民提供服務。

劉時強是通山縣黃沙鋪鎮衛生院的院長,他表示從2018年至2022年共招了15名大學生村醫,這些大學生村醫為村醫隊伍注了新鮮。在這些大學生村醫職前,他們接了為期6個月的崗前培訓,并與鄉鎮衛生院簽訂了崗位聘用合同。同時,鄉鎮衛生院還安排了經驗富的醫師指導他們,提升他們的臨床技能,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村醫崗位。

楊勇是通山縣衛健局黨組員,他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村醫的激勵政策,包括補、進編和培養培訓等,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夠吸引、留住、干得好、能才的鄉村醫生隊伍,筑牢基層衛生網底,助力鄉村振興。通過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的配備行,到2025年,平均每個村衛生室將擁有1.25名大學生村醫。大學生村醫的職讓全縣鄉村醫生隊伍不斷壯大,解決了村醫隊伍“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問題。他們將為筑牢基層衛生網底,助力鄉村振興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