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貞卿(1892~1983年)是四川威遠人,出生于中醫世家,是近代已故著名中醫。的學代表專著包括《郭貞卿醫論集》、《郭貞卿醫論醫話集》以及著《郭貞卿秉燭醫話》。在的臨床實踐中,總結了一些經驗方,以下是其中幾個方劑及其主治疾病。

一、公丁散:這個方劑主要用于治療寒胃痛。方劑的組包括公丁香、吳萸、小茴香、廣木香、桂、砂仁和良姜等藥材,將其研磨細末,用白開水服用,每日服用2-3次,每次3-6克。對于外風寒,伴有惡寒無汗的患者,可以使用辛溫解表劑,如荊防敗毒散等,煎湯服用此散。對于脾胃氣虛的患者,出現神疲肢冷、大便溏薄、舌淡而胖等癥狀,可以使用黃芪建中湯等方劑,煎湯服用此散。對于寒熱錯雜的病,可以使用清熱除的方劑煎湯服用此散,效果也很好。然而,對于口,舌質紅,苔黃或無苔等況,不適宜使用此散。

二、楂通萊蘇飲:這個方劑主要用于治療飲食停滯引起的腹氣脹。這種況常常出現在飲食過度、恣意進食油膩食,或者脾胃損后稍微進食過多的況下。這個方劑的組包括山楂、通草、萊菔子、紫蘇梗和廣木香等藥材。將這些藥材煎湯后服用。如果患者大便干燥,可以將炒萊菔子的用量增加至30克;如果小便不利,可以加澤瀉、茯苓、前仁等藥材;如果舌苔厚呃腐,可以加炒焦麥芽和神曲;如果飲食停滯,可以加檳榔和枳實;如果出現脹痛,可以加延胡索、厚樸和青木香;如果大便不通,可以加大黃、檳榔和厚樸。

三、健脾消脹湯:這個方劑主要用于治療脾虛所致的腹脹。脾虛的表現包括腹脹,按覺中空無,噯氣或者噯氣后會覺輕松,食不振,倦怠無力,舌淡苔薄,口中無味,神抑郁,時常呃腐等。方劑的組包括白、茯苓、薏苡仁、甘草、桂、枳殼、黨參、山藥、神曲、車前仁和萊菔子等藥材。將這些藥材煎湯后服用。對于脾胃虛弱的患者,如果因為怒郁傷肝而導致肝氣不舒犯脾,或稍微多食或難以消化的食后引起腹脹不思食的癥狀,治療時應以健脾理氣為主,并稍佐以消導的藥材。單純從疏肝理氣和消導手治療,很難取得效果,甚至會進一步損傷脾胃。對于虛的患者,可以加當歸和白芍;對于氣虛下陷的患者,可以加黃芪和升麻;對于脘悶的患者,可以加薄荷梗和香附;對于傷食的患者,可以加焦三仙。

四、檀香湯:這個方劑主要用于治療肝氣犯胃所致的呃氣,腹脹,干嘔,脅肋不舒,舌苔膩或白或薄黃,口苦,脈弦,心煩等癥狀。方劑的組包括丹參、檀香、延胡、金鈴炭、白芍、甘草、砂仁、良姜、廣木香和桂等藥材。將這些藥材煎湯后服用。對于口苦、嘔吐的患者,可以加竹茹和黃連;對于腸鳴、腹痛且瀉的患者,可以加陳皮、白和防風;對于泛吐酸水、時時嘈雜的患者,可以加煅瓦楞子或左金丸,以平肝和胃。

以上是郭貞卿的幾個經驗方劑及其主治疾病。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方劑僅供參考,治療還需要據患者的況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