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臟垂(POP)是指盆腔(如子宮、膀胱、直腸等)因為盆底和韌帶支持力減弱,而垂道口或道外的病狀。據統計,全球約有40%的在生年齡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盆腔臟垂。盡管POP并不致命,但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心理和社障礙。因此,對POP的病因進行深研究,對于臨床治療和預防有重要意義。

傳因素在POP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家族研究發現,有POP家族史的發病風險明顯高于無家族史者,這表明POP可能有一定的傳傾向。雙胞胎研究證實,傳因素對POP的發病貢獻率約為30%-50%。研究還發現了多個與POP發病風險相關的基因,這些基因主要涉及膠原合與降解、韌帶結構與功能、炎癥反應以及激素等方面。例如,與膠原合相關的基因COL1A1、COL3A1以及與膠原降解相關的基因MP1、MP9在POP患者中的表達水平與發病風險呈正相關。韌帶結構與功能相關的基因如FBN1、FBN2在POP患者中的突變頻率較高。炎癥反應相關基因如IL1B、IL6在POP患者中的表達水平與發病風險呈正相關。激素基因如ESR1、PGR在POP患者中的突變頻率較高。

環境因素也對POP的發病有一定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盆底和韌帶的支持力逐漸減弱,增加了POP的發病風險。多次分娩可能導致盆底組織損傷和功能減退,進而增加POP的發病風險。剖宮產相較于順產可能降低POP的發病風險,因為剖宮產避免了胎兒通過產道對盆底和韌帶的力。胖可能增加盆底負擔,導致盆底組織損傷和功能減退,從而增加POP發病風險。慢咳嗽導致腹增加,使盆底和韌帶長時間張狀態,增加POP發病風險。長時間站立或舉重的職業也可能增加盆底負擔,增加POP發病風險。

傳與環境的互影響是生學和心理學研究的重要主題。傳因素決定了我們的基因型,即我們的傳潛能。然而,這個潛能是否能得到充分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環境因素的影響。環境因素也可以影響基因的表達,這種影響被稱為表觀傳效應。傳和環境的互影響也表現在疾病的發生上。許多疾病既有傳因素,也有環境因素。傳因素決定了我們對這些疾病的易,而環境因素可能會影響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綜上所述,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盆腔臟垂的發病。深了解傳與環境因素在POP發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影響,對于臨床治療和預防有重要意義。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探討傳與環境因素在POP發病中的作用機制,為個化治療和預防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