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導致飲食不規律,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據2021年發表在《營養素》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晚飯時間不規律會顯著增加腦出的風險。研究人員發現,與在20:00前吃晚飯的人相比,不規律吃晚飯的人出中風的死亡率增加了44%。
此外,一項發表在2022年《營養與飲食學會》雜志上的研究發現,與一天三頓飯相比,每天只吃一頓飯的人增加了30%的全因死亡風險和83%的心管病死亡風險;每天吃兩頓飯的人增加了7%的全因死亡風險和10%的心管病死亡風險。這表明飲食不規律會對健康造不良影響。
據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院長孫長顥教授的研究,遵循“時序營養”對健康有很多好。這意味著我們應該據生鐘的節律選擇適當的食和用餐時間,以最大限度地促進食對健康的作用。
孫長顥教授建議,早餐應該在起床后1至2小時吃,晚餐應該在睡前至3小時吃。這樣的用餐時間有助于維持代謝的穩定和控制重。過于頻繁或過晚用餐會導致代謝指標長期于高水平或波大,增加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風險。此外,每餐之間應至間隔4個小時,避免頻繁攝零食。
不按時吃飯會對全健康產生影響。例如,不按時吃飯可能引發胃病,因為胃的守時會被打,胃會侵蝕胃黏,導致胃潰瘍的產生。此外,不按時吃飯還可能影響睡眠質量、增加重、導致膽結石等。對于大腦來說,早餐是提供能量的重要來源,不吃早餐或早餐攝不足會導致糖水平過低,影響大腦的正常工作。
因此,建議將用餐時間固定下來,以確保腸胃有一個固定的工作模式。早餐最好在早上7到8點之間吃,午餐在11到13點之間完,晚餐最好在18到20點之間。此外,食的攝應該據不同時間段的營養需求來進行調整。例如,早餐應多吃碳水化合和蛋白質,午餐應多吃全谷和豆類,晚餐應多吃深蔬菜和牛。
總之,遵循生鐘,合理安排用餐時間對健康至關重要。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可能增加各種疾病的風險,而規律的飲食能夠促進健康和代謝的穩定。所以,讓我們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保持健康的和良好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