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應該積極主地適應百姓的需求,而中醫人才的培養也需要跟這種需求。只有不斷地滿足人民對中醫的需求,以及在社會發展中鞏固中醫的地位,中醫才能夠保持長久的發展并為人民群眾帶來福祉。在這方面,我認為中醫領域應該將中醫培育作為基礎工作來進行。很明顯,如果沒有真正的中醫人和可靠的療效,中醫的發展就不會持久,甚至會逐漸失去其價值。因此,關注百姓對中醫的需求核心在于提升中醫的療效,培養真正的中醫人才,提供真正的中醫服務給人民。為此,我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要在培養“真中醫”上下功夫。中醫長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這些人才是真正理解中醫思想和技手段的中醫人,是能夠運用中醫治病救人的人才。雖然當前中醫高等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科研、教學和臨床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在中醫人才培養與臨床實踐之間存在一定的節問題。因此,我一直主張將培養真正的中醫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將教會學生運用中醫看病作為中醫藥院校的重要工作,然后圍繞這一基礎開展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化服務,以更好地推中醫事業的發展。

其次,中醫專業教師要將中醫基本功視為基本條件。教師是培養人才的關鍵,教師的中醫素養高低直接影響著中醫藥人才的培養質量。教師應該富的中醫臨床經驗,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夠從理論角度出發,以實踐為基礎,激發學生對中醫的真正理解。例如,優秀的中醫基礎理論教師能夠從臨床實踐出發,列舉大量的案例,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引發學生對中醫的興趣和學習熱。因此,我建議中醫藥院校應將中醫基本功作為中醫教師的核心考核指標。對于非中醫教師,應加強其中醫素養或及時補充中醫知識。

第三,優化高校的實踐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實戰機會。高校的實訓課程是培養中醫理論和思維相結合的關鍵環節,如何開展實訓課程能夠更好地模擬中醫的臨床環境,這還需要探索。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需要真實地模擬中醫臨床的環境,從學開始就要創造不同的途徑和方式來模擬這種氛圍。這個環境主要包括高校的實踐課程和實習醫院的技能作。目前看來,高校本科生的培養到實習、就業和考研之間的矛盾的制約,他們接中醫技能作或真實驗中醫實踐的機會相對較,這對于培養真正的中醫是不利的。因此,在有限的學習周期,我們要努力模擬或創造真實的中醫臨床環境,拉近理論和實踐的距離,有效地統籌考研、就業和實習之間的矛盾,讓學生更多地接中醫,更多地參與中醫實踐。

當然,在當前中西醫并存的況下,百姓對健康的需求和對中醫、西醫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選擇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特別是在基層群眾中,對中西醫結合醫療的需求更加迫切。對此,中醫需要明確一個理念,即無論群眾需要什麼,都不能搖中醫的基礎,這就需要在不同的模式中將中醫基本功貫穿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