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中醫姜國平。我非常欣地看到中醫正在慢慢變好。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一些中醫養生觀念,探討我們的中醫文化是如何理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在經典的中醫書籍《黃帝經》中,對于“道法自然”的理解是這樣的。黃帝問岐伯:我聽說上古時期的人,無論是春天還是秋天,都能活到百歲,而且健康不衰老;而現在的人,五十歲就開始衰老了。這是因為時代不同嗎?還是人們失去了某種東西?岐伯回答說:上古的人,那些了解數的人,他們在飲食上有節制,在起居上有規律,不過度勞累,所以他們的神都能夠健康地一直保持下去,活到百歲才離開人世。而現在的人則不同,他們過于追求酒,過度消耗氣,不懂得適可而止,無法控制自己的,不重視健康,起居無節制,所以五十歲就開始衰老了。這段話講述了我們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通過養生來預防疾病的基本觀念。

看看我們現代社會,信息發展迅速,各種養生知識、養生講座、養生食品層出不窮。人們普遍意識到了補益、預防疾病的重要,健遍布全民。但真正能夠認識到尊重自然規律、正確養生預防疾病的人又有多呢?往往我們會面臨這樣的困境:“人均壽命在延長,但慢病的發病率也在增加;人們健康,但又懶得運;人們追求皮護理,但又熬夜刷手機;人們暴飲暴食,卻又依賴藥維持胃的健康。”你是否也有這些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行為呢?這樣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怎麼可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呢?作為老中醫,我告訴你正確的養生方法就是要順應自然規律。

讓我給大家講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觀念。在《紅樓夢》中,有一個清明節,賈府的人都去寺廟祭奠,只有寶玉因為還沒有完全康復所以沒有去。他吃完午飯后到困倦,他邊的人建議他到院子里散散步,消化一下食。寶玉在丫鬟們的陪同下在院子里閑逛,邊走邊說著話,最后坐在了花園里的石頭上。這時,史湘云提醒寶玉不要在石頭上坐太久,尤其是在清明時節,因為寒氣較重,需要特別注意。這個例子就是“冬不坐石,夏不坐木”這一順應自然規律的養生原則的例子。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的起居之道,據季節調節飲食種類的飲食之道,據天地變化規律進行運鍛煉的運之道,只有遵循這些道法自然的規律,我們的才能健康。人與自然界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整,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春天的溫暖、夏天的炎熱、秋天的涼爽、冬天的寒冷的氣候變化規律對人的臟腑、氣、經絡都有一定的影響,這就是《黃帝經》中提出的“運氣”思想。只有順應自然的變化,及時地調節自己,才能保持健康,滋養心。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概念的是道家思想家莊子,他認為宇宙自然是一個大天地,而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與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基于這種理論,我們傳統的中醫文化認為,人吸天的靈氣,攝取地的華,是據自然界的規律而形的。所以天有日月,人有兩眼;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人有男;每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個節氣;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這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換句通俗的話說,人與自然界是不可分的,自然界與人是一個整。最后,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尊重自然規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道法自然是養生的首要規律”。只要我們明確“同氣相求,同類相應;順則為利,逆則為害”的養生原則,我們的養生事業就已經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