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方時,對心管功能進行實時評估是確保運安全有效的關鍵。心管病患者在運期間可能出現急管反應,這會增加不良事件的風險。然而,目前缺乏對評估指標的相應證據。最近,運生理學家和理療師使用德爾菲法就心管功能評估達了專家共識。據這項共識,提出了7個評估項目,包括靜息心率和運心率、運前、運時和運后的,以及運時的主觀疲勞程度和氧飽和度。

建議1:監測靜息和運心率是評估運安全和心率變化的關鍵。靜息心率對患者的預期運表現和整健康狀況起著關鍵作用,因此需要進一步評估。運過程中的心率反應可以提供有關心臟功能的信息,監測靜息心率可以評估心率在運中和恢復后的反應。心率是運測試和運方的關鍵指標,可以監測心臟負擔和對運的反應,同時還可以識別缺閾值和變時功能不全。

建議2:運前、運中和運后的監測對于評估運安全力學反應非常重要。運測試時應包括預期強度以確保反應適當。運監測可以確保恢復到可接的水平。對于確定是否可以安全進行運至關重要,如果超過180/110 mmHg,則不應開始運訓練。運中的反應可以簡單實用地評估心管功能障礙患者的況,臨床醫生應該在每次鍛煉時監測,以評估正常反應和異常跡象。應該在運后10~15分鐘恢復到接近基線水平,恢復期間收的延遲下降可能與嚴重冠脈疾病有關。

建議3:主觀疲勞程度(RPE)是個人在運過程中的,對于無法準確反映運強度的患者尤其有用。主觀疲勞程度對于監測運強度的安全和耐非常有價值,并且可以確保訓練的有效。主觀疲勞程度與心率相關,可以用作調整運強度和衡量能改善的指標。

建議4:運中的氧飽和度可以反映心肺功能,特別適用于合并嚴重肺病/功能障礙或存在呼吸困難的心臟病患者。氧飽和度可以顯示肺部向細胞輸送氧氣的有效,監測氧飽和度可以確定是否需要吸氧,并反映心肺功能況。然而,對于健康人的評估幫助有限。運中的氧飽和度可以作為終止運的標準。

總之,以上七項評估指標應被視為初步考慮,據臨床需要,還可以使用其他手段,如運時心電圖監測。許多專家認為這在近期發生心臟事件中恢復心臟康復的患者中尤為重要。中國心管疾病患者居家康復專家共識建議,運的強度通常定在峰值心率或心率儲備的60%~80%,主觀疲勞量表(RPE)評分在12~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