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生在從醫多年來,始終沒有做過對不起病人、對不起白大褂的事。他并不追求名利,只希能夠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自己也能安心。然而,盡管他一直堅持著這樣的信念,但他仍然不可避免地收到了質疑和指責。許多人都好奇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對此,他只能說,如果中醫是醫生的信仰,那麼醫生就是患者的希。如果每個醫生都不能堅持到最后,患者將無從寄。他舉了多年前遇到的一位耳鳴患者的例子來說明。

這位患者在就診時已經耳鳴持續了6年之久。一開始,他只是聽到耳邊微弱的聲音,就像半瓶水晃的聲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聲音逐漸變大。到了嚴重的時候,他覺耳邊仿佛有機在嗡嗡作響。這些年來,他去了很多地方,看過很多醫生,嘗試了各種方法,但況并沒有好轉。醫生非常不愿意看到患者為了看病花他們一生的積蓄,但這卻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經過詳細的診斷后,醫生發現患者舌苔淡白,脈搏沉細。耳鳴在勞累或勞累時加重,伴有頭暈、心煩、睡眠不安、四肢冰涼、神不振、口腔潰瘍、便溏等問題。據病,醫生開出了一個辨證方子:吳茱萸和桂。患者看完方子后質疑道:“大夫,這兩種藥能行嗎?別忽悠我了!”醫生解釋道:“這就像去藥店買藥一樣,只是不同的是,我們據你的癥狀來選擇藥。為了減輕你的費用,有些藥你不需要就不會開。中醫注重辨證論治和細節,這兩種藥對止耳鳴是有效的。”結果,在服用一段時間后,患者的耳聲音減弱了,頭暈也減輕了,口腔潰瘍也減輕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乏力消失了,耳鳴也沒有再次發作,也沒有其他不適。

這是怎麼回事呢?醫生解釋道,據患者舌苔淡白和脈搏沉細的況來看,可以確定問題出在腎上。腎主水,如果腎虛久不消,無法抑制火氣,久而久之就會形寒熱的局面。從患者四肢冰涼、腰膝酸等癥狀可以看出腎虛的跡象。于是,人們開始出現失眠、耳鳴、口腔潰瘍、心煩、上火等問題。醫生提出的解決辦法是補充氣。氣充足,寒氣無法侵襲,氣下行。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歸火歸源”。方子中的吳茱萸和桂就是被認為是小太的藥。吳茱萸有散寒助的作用,而桂則適用于腎不足所引起的肢冷和虛火等癥狀。兩種藥的聯合使用,可以引導火氣回歸腎經,溫補腎,平衡,從而不再擾耳部。

最后一次復診時,患者真誠地對醫生說:“醫生,其他醫生都是想從患者上賺錢,像你這樣的醫生真的很見,遇見你,真是我的福分。”醫生微笑著沒有回答,他無法左右其他醫生如何對待病人,但對他來說,他寧愿一輩子過得貧窮,也要讓患者從他這里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