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臨床實踐,我們積累了一種稱為“達膽和胃”的經驗,用于調理脾胃問題。二氣同相斥、異相引的道理,我們可以通過緩肝來運脾,通過達膽來和胃。膽屬于,而是樞,掌控著十一臟的功能活。如果樞機不順暢,出之機就會停止,開合之機就會廢棄。而出開合的關鍵在于樞,脾升胃降取決于膽的作用。膽在升降、氣循環中扮演著重要角,它起到火(生氣)的作用。火生氣會向外發散,其氣象春天;是活的起點,如果不升,胃往往會失和并降低。這種觀點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證實,常常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舉例來說,對于原因不明的低燒,經過對虛、虛、氣虛、虛等證治法的嘗試都無效,或者補之會礙邪,清之會傷正,于兩難境地時,我們常常會使用青蒿、黃芩、柴胡等藥,通過作用于疏外,以取得顯著的效果。這正是“大氣一轉,其氣乃散”的道理。一般來說,胃氣不和常常歸咎于肝,但實際上膽胃不和更為常見。達膽和胃的方法勝于舒肝。例如,對于因大怒氣逆導致胃氣不和的失眠癥狀,我們不使用舒肝的柴胡、香附,而是使用溫膽湯,常常能夠迅速見效。對于蘊、膽失寧謐、通夜不眠的患者,我們則會給予溫膽湯加龍膽草以清除膽熱。服用一劑后,患者會在八小時安然眠。雖然膽不能主宰脾胃,但是生機都始于,膽在其中起著決定的作用。因此,“十一臟皆取于膽”這一觀點得出,主張達膽和胃正是因為人沒有胃氣就無法進行消化,人沒有膽氣就會導致生機停滯。這兩者一是本,一是起點,與《素問》中“標本已得,邪氣乃服”的觀點是一致的。因此,在臨床上,我們最常使用溫膽、六君等方劑,目的是為了達到膽和胃,從而暢通氣

舉個例子,有一位老年婦因突發高導致吞咽困難,甚至連喝水都困難,經過醫院的搶救措施,包括鼻飼管的,先后請來了六位醫生進行診治,但療效都不顯著。在診斷過程中,我們發現咽是肺胃的門戶,咽是膽的使者,吞咽困難的責任在于膽胃。因此,我們決定使用歸芍六君子湯,緩肝理脾,達膽和胃,連續服用二十余劑后,患者的吞咽恢復正常,鼻飼管也被撤走,就像一個健康的人一樣。實踐證明,達膽和胃的方法經得起臨床驗證。